釋果寧:果寧法師,字戒凈,禮從上圣下輝大和尚學佛,在廈門南普陀寺剃度出家,于上學下誠大和尚處受比丘大戒。現任廈門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香港普緣蓮社住持,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兼職教授。
在佛殿中,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懷抱琵琶,守護東勝神州。他的塑像代表了他的職責:琵琶者,有調和之音,和諧之意。
那么,何謂持國?
佛教之中,小到每一個個體、我們自身,大到一個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直至整個世界,都可視為一個“國”的概念。不論大小,持好我們的國,我們才能達到平衡與和諧。
釋迦牟尼布道之時,曾聽到一個弟子在下面嘆息,嘆息自己的道行退化。而他不明白的是,自己披星戴月的修行,為什么不能開悟呢?釋迦牟尼便問他,出家之前是做什么的。那個弟子說,出家之前曾替人調琴。
“那么,弦調緊了會怎樣呢?”
弟子回答,會斷。
“那么調松了呢?”
“便會彈不出聲。”
于是佛祖笑笑,并不說話,起身離開。
弟子突然感悟。
修行過猛,會適得其反。唯有保持中道,不緊不松,方是修行之道。
身心不和諧,佛教中稱為“地、水、火、風”四大失調。失調便為不平衡,不平衡則不和諧,從而生出無端病痛和苦惱。社會不和諧,便會生出不安、動亂;世界不和諧,便會生出無邊戰火。
因此,我們才需要持國天王存在。持國代表和諧,將弦調好、調準,適時而彈,才可以彈出和諧之音。和諧,要從調順自已,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自己如何與他人相處,與社會相處,與自然相處,與天地相處開始。整個東方文化的歸宿,是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們講求的和諧社會也正是如此,如奏琵琶般使各方面的力量,所有人、事、物保持平衡與和諧,最終達到國家的和諧。
因此,走近東方持國天王,我們便走向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