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成都的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旅游、電子村務、遠程教育等信息,將在統一的城鄉信息交流平臺上實現全流通。日前,“成都統籌城鄉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啟動建設,以原有農業科技服務平臺為依托這套新型城鄉信息服務體系,將覆蓋全域成都范圍內超過2000個涉農村、社區,無論是農業生產的“問診把脈”,或是農產品交易的溝通接洽,甚至鄉村旅游路線設計都可在網上實現互動。
2008年9月,隨著成都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啟動運行,成都農業技術服務逐步告別過去“斷、散、亂”局面,邁出整合創新資源、提升服務能力的第一步。針對科技服務資源整合后,“一針千線”難以發揮最大效益的問題,次年8月“成都市統籌城鄉科技推進行動”中又提出,通過組建10支專家服務團隊、50個科技服務站及1000名農村科技信息員,實現農業創新資源整合后的“由聚到散”。成都由此進入農村科技服務效率和能力“雙提升”的新階段。
“果園桃樹出現了前所未見‘怪病’,滿樹掛滿了螺絲,很多果子已受損?!比ツ?月2日,成都青白江農村科技信息員莊云木將電話打到成都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當天,平臺就通過專家庫找到植保專家“對癥下藥。緊隨其后,一條“螺絲、蛞蝓防治技術”信息通過短信平臺,傳遞到成都市所有科技服務站及農村科技信息員手里,未雨綢繆指導農戶應對。
這樣的事在成都已不勝枚舉,目前國內200余名農業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領域專家,30多家科研院所、數千項適合“落戶”成都的技術成果已在農業科技服務平臺實現全整合。平臺還圍繞糧油、獼猴桃、茶葉等12個主導產業,在13個區縣建立了25個科技服務站,僅去年就培訓“充電”農技信息員數千人、借腦全國農業專家現場“坐診”數十次、推動農業成果與市場對接涉及金額近300余萬元,并被授予全國“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一張“全域成都”的農業科技立體服務網初步建成。
然而,隨著成都市城鄉統籌的深入,僅圍繞農業技術信息、成果轉化等提升服務效率和能力遠遠不夠——農村旅游信息、農業電子商務信息、村務公開信息等諸多農村信息化服務內容,能否也實現網上的互融互動?“平臺服務內容必須延伸,向提高農村信息化服務水平,促進科技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實現農村科技服務多元化、專業化、網絡化發展邁進。”成都科技服務中心主任楊靖如是說。
他介紹說,由成都市科技服務中心聯合四川省計算機研究院啟動建設的“成都統籌城鄉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邀請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科院、成都理工大學等產學研單位共同參與。平臺建設中,將全面整合四川省級相關信息平臺、成都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信息化技術、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技術等資源優勢,完成在成都市所有社區和行政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示范,最終在2015年基本實現城市與農村的信息化無縫對接與服務。
楊靖介紹說,綜合平臺的運作模式為“政府主導搭建,通過市場化手段開展增值服務”,與過去的網上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相比,目標是實現公共服務多元化、專業化、網絡化發展,功能將由單一的農業生產技術、成果服務等延伸到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旅游、城鄉互動、電子村務、數字化社區、遠程教育、呼叫中心等增值服務中,最終成為成都城鄉統籌信息服務的門戶。他舉例說,今后無論身處何地的城鄉居民若想團購有機蔬菜,點擊這個平臺就可以通過覆蓋到村級的遠程視訊系統,了解田間地頭設施農業種植現場的“新鮮”信息,而城鄉游客還能足不出戶通過網絡規劃鄉村旅游線路。“甚至在未來,以綜合平臺為依托還可建設數字化社區,向居民、村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逐步滿足居民、村民個性化、多樣性的信息需求,提高社區及村級公共服務水平?!?/p>
他說,平臺的建設不僅對于深化成都市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村科技公共服務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以此為依托還可嘗試建立形成政府統籌、科技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作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運行機制,從而推動成都城鄉統籌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