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州市委常委、德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世良
德州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農業人口占全省的十四分之一。近些年來,德州城市化進程加快,這個過程當中,出現城鄉社會不平衡、不和諧的問題。為此,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關于統籌城鄉發展的一系列部署政策,德州市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生態經濟、建設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把合村建區作為城市化的主抓手,探索建設新型城市化的發展模式,積極推進農村社會化建設,全市由原來的8139個行政村減少到了3123個行政村,今年上半年又整合規劃了1564個社區,目前已開工建設659個。
從我們的探索實踐來看,合并村莊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即合村建區工作是促進農業集約化、農村社區化、農民市民化的一個重要途徑。首先合村建區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迫切需要。第二是擴大內需,保持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第三是解決農村社會管理問題的迫切需要。第四是打破村莊數量多,規模小,管理成本高、資源分散的必要途徑。德州市有農業人口400多萬,占全省的6.4%。有8319個行政村,占全省的4%,村鎮人口比全省少270人,500人以下的村4756個,占全省57%,這種局面造成了以下問題。一是村級組織運轉成本高,基層負擔繁重。二是空心村比較高,土地資源浪費矛盾,與土地資源緊缺的矛盾同時并存?;A設施建設成本高,效益差。推進并村建社區有利于節約行政成本,有利于集約使用土地,并可以在更大范圍,最大程度上集中生產要素,配置城鄉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
推進并村建社區我們有以下幾點計劃。我們總體部署,用5到15年的時間實現“三步走六轉變”:第一是改變農村行政管理體制,由原來的自然村落管理向新型農村社區管理機制轉變。第二步是改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由農民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轉變,由分散經營向集中經營轉變。第三是改變農村社會管理制度,公共服務由政府單向投入向城鄉全覆蓋轉變,公共福利制度包括教育制度、衛生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由城鄉不均衡向城鄉均衡保障,戶籍制度由城鄉二元管理向城鄉一元化管理轉變。
當前,我們的具體措施有:一是村莊合并,強化基層組織,主要采取農村社區整合,城中村改造,強村帶動產業、村企結合,自然村恢復,臨近村合并等七種合并模式。在村莊合并中,我們制訂了“五不變一不降低”政策(村莊規模調整后,原行政村、組的土地承包關系不變,原行政村的各項承包、租賃合同及合理優惠政策不變,原村級資產、債權債務不變,原自然村村名不變,原行政村村民的福利待遇不變;原退休干部的生活補貼標準不降低)。重新調整農村社區組織,依法依歸產生了新的村委會及配套組織,積極穩妥做好工作,符合退休條件落實退休待遇,不符合退休條件的發放一次性補貼。
第二點做法是抓制度建設,確保新班子成員正常運轉。市委建立健全了集中辦公,目標責任,民主管理,考核評議等六項制度,按縣財政統籌,落實社區干部待遇,為每個社區選配一名指導員,部署一定數量的辦公經費,建設一處活動場所,實現了社區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
第三點是抓好社區規劃建設,把農民居住逐步聚集起來。在社區規劃上,居住樓房化,服務設施城市化,村莊綠化美化的原則,做到三定。首先是定好位,其次是定好住行,三是定好內容。
第四點是抓產業擴張讓農民盡快富起來。大力發展規模農業,集約農業,現代農業,高效農業,促成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把合村建區和農村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具體來說,主要有這樣七個模式:一是企業集團投資模式,比如說我們搞村莊改造,把置換出來的土地用來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有了發展空間,同時帶動了農民增收,使農民提前住上了樓房。第二種模式是農業產業化模式,以中澳集團為代表的公司加專業合作社加金融加標準化模式,吸引了百萬農民進入養殖產業鏈,催生了產業聚攏。我們生產的肉已出口到歐盟,從孵化到養殖到出口都是一條龍。第三個模式是企業租賃模式。第四個模式是市場發展模式,第五個是產業發展模式,第六是企業租地模式。我們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第一是促進了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合村建區轉變了村民村自為戰的思想觀念,打破了農民傳統觀念和小富即安的觀點,利用現代農業推動農村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他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熱情。
第二是促進了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合村建區使農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大部分農民用上了沼氣、煤氣,一年四季洗熱水澡,不再出門上廁所,社區按城鎮化配套要求,健全六室,完善了各項服務措施和功能,使社區真正成了農民群眾居住的福地,同時提高了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第三是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合村建區減除了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束縛,搭建了整合資源的平臺,為土地流轉,規模種植,集約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創造了條件。
總之,合村建區搭建了優化資源配置的平臺,促進了城市人才、技術管理、資金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促進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發展平臺,創造了符合我市實際的統籌城鄉發展之路。
點評專家 牛鳳瑞: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展。
中國的新農村建設,農民走上現代化富裕的道路將指日可待。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成熟的階段。根據中央政府的精神,目前城市建設管理,一是解決城市擁堵交通問題。二是解決房價不讓過快增漲問題,使其保持健康平穩發展與國計民生同步,這就可以了。我認為現在該是研究新農村建設,培育和開放農村房地產市場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