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窗口。隨著城市化浪潮的不斷加快,當前的國際競爭和區域競爭已經愈來愈多地表現為城市之間的競爭。早在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堅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戰略部署。去年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都把加快推進城鎮化作為今后一個階段的重點工作。近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又提出,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那么,在實際操作中如何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推進新型城市化呢?當前,筆者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發展和壯大新型城市經濟。
經濟是城市發展的內在支撐。推進新型城市化,需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這就要求構建新型工業空間體系,實現產業結構的城市化轉型。一是著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強化產業支撐,提升城市經濟競爭力。調整和改造傳統產業,提升技術水平和科技會含量;狀大特色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類產業集群。同時,積極利用外資,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構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模式。二是大力發展城市現代服務業。重點是生產性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科技服務業、金融保險業、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人才培訓服務業等。同時,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要圍繞消費熱點和民生改善,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體育健身、社區醫療和養老服務、社區生活服務業等。三是積極發展城市新型經濟形態。包括樓宇經濟、創意經濟、網絡經濟、休閑經濟、總部經濟、會展經濟、服務外包經濟、孵化器經濟、港口經濟等。
2、擴大和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城市承載力不足已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城市發展必須通盤考慮生產、生活和生態需要。一是規劃好城市的發展。包括城市發展的規模結構、城市的職能結構、城市的空間結構和城市的內部結構等。與此同時,做好縣城、鄉鎮、村的發展規劃,重點是突出中心城市、中心鎮和中心村的規劃。二是突顯城市特色。一個城市的發展應該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發展特色,如文化特色、生態環境特色、社會環境特色、交通特色、城市管理特色和城市形象特色等,特色鮮明的城市,方能體現城市發展的活力,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三是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包括基礎功能,如教育、衛生、養老、安全、交通、文化、住房、公共設施等。主體功能,如產業帶、商貿帶、生態旅游休閑帶、現代農業帶等。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力度,著重在提升市政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基礎設施功能上下功夫。
3、統籌好城鄉發展。
當前,應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一是擴大和提高農民參與社會保障的范圍和標準,逐步做到城鄉居民社會保障的均等化。二是推動城市公共資源向農民開放,并向農村延伸,逐步做到公共資源享受的同等化。三是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逐步做到工資待遇的公平化。四是改善居住條件,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各類經濟、保障性住房。同時,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做到居住條件的城市化。五是提供更多精神文化產品下鄉,完善農村文化設施,逐步做到業余生活的豐富化。六是確保農民增收。加大補貼力度,切實提高農民收入。七是積極開展各類培訓。除技能培訓外,應增加對提高生活質量和精神文化產品方面的培訓,以適應城市文化生活。
此外,政府積極發揮推動作用。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好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戰略和政策措施;要統籌安排好各種資源要素,著力于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創新;要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執行力;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營造良好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真正起到擴大需,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滿足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