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0日從西安市政府獲悉,近日西安市民政局出臺《關于規范社區居民委員會印章使用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今后23項證明由社區開,其余事項將不再由社區開出。而據統計,之前在西安有125項事項需要社區開證明。(8月30日中國新聞網)
社區“萬能章”,一直飽受詬病,但居民又需要它,讓人愛恨交織。一個社區可以開具數百種證明,既讓群眾跑斷了腿腳,也讓社區工作人員累壞了身體,還嚴重影響社區工作正常開展。財產繼承,需社區證明其親屬關系;辦理執照,要求社區證明其不存在擾民行為;自考中心領取文憑,需要社區證明其平時表現……
為社區減負,消滅“奇葩證明”,不讓“萬能章”成為“兜底章”,已是呼聲一片。這次,西安市民政局動了真格,一份制度出臺,社區證明由125項驟降至23項。意味著其它的102項蓋章需求,社區將會拒之門外。
明眼人一看就能發現問題,在“奇葩證明”尚未徹底消失之際,在社區證明末端來個“一刀切”,“除了23項,其他的都不管”。如果居民再遇到“奇葩證明”需求,該向誰求助呢?是否會成為無人再管的“死證”呢?如此下去,社區的負擔倒是減輕了,但群眾的麻煩卻增多了,與“為民務實”宗旨相違背。
規范社區印章使用,這是相關部門的份內之事,只要做到科學合理,有依有據,無可厚非。但是,社區作為居民的服務機構,如果僅出于替自己減負的目的,而草率削減大量證明服務,勢必會讓社區陷入“甩手掌柜”的尷尬,使群眾被“奇葩證明”傷的更深。
有需求才有市場,社區之所以要承受上百種證明服務,根源還在于相應需求依然存在。與其消減證明服務,不如壓縮“奇葩證明”需求,從源頭解決問題。只有從減政放權入手,加大部門間信息共享力度,減少不必要的證明需求,居民、社區、公安才可能多方受益。否則,社區單方面不開證明,反而會給居民帶來麻煩,激化干群矛盾,影響政民關系,落下得不償失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