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9日舉辦的第四屆城市化國際峰會上,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發布了《2008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共分為“2008年中國城市化概覽”、“專題研究”和“案例”三大部分,較為詳實的分析了2008年中國城市化的現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一些問題。
其中2008年中國城市化概覽部分主要包括2008年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城市化率分析;2008年中國31個省會城市(含直轄市)城市化率分析;2008年中國286座地級以上城市(含直轄市)城市化率分析;2008年、2007年中國地級以上城市(含直轄市)城市化率前50強分析,以及2008年中國“十一大城市群”城市化率分析等主要內容。
專題研究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國半城市化現象和當代農民工的生存現狀。中國城市化發展道路實踐探索部分較為詳細的分析了重慶市、德州市、天津市北塘新區、順德北滘和巫溪的城市化道路。
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城市化保持了穩步發展的勢頭,城市化率達到33.28%(按城市非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計算),較2007年城市化率32.93%,提升了0.35個百分點。
報告分析認為,2008年中國城市化率得以繼續提升,主要得益以下原因:
首先是產業布局與結構調整的日趨合理,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促使大量第一產業人口從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解放出來,逐步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在實現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同時,帶動了中國城市化的發展。
其次是房地產業的持續投入和高速增長,極大拉動了中國城市化發展。自1998年起,我國實行住房制度改革,使住宅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消費熱點。據資料顯示,200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05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9%。2008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商品住宅銷售面積達41185萬平方米,銷售總額達19070.6億元,分別占全國的66.3%和79.2%。據統計,2008年城鎮人均使用面積已由1949年的
房地產投資開發在保證大量外來人口在轉移進入城市后可以安家落戶的同時,也為大量農民工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機會,使他們能夠在城市生存。同時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還帶動了水泥、鋼筋、建筑裝飾裝修、家具電器等數十個行業的快速發展,也拉動了中國城市化的發展。
最后是小城鎮建設的加快和統籌城鄉工作的深入開展。到2008年底全國共有建制鎮19234個,比1978年增加17061個。新建的建制鎮大多由原鄉建制發展而來,是分布廣泛的鄉村中心,并正在發展成為以農業服務、商貿旅游、工礦開發等多種產業為依托的、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鎮。與農村工業化的發展相伴生的小城鎮發展打破了城鄉分割的體制,推動了我國城鎮化發展。2008年全國小城鎮人口占城鎮總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20%上升到45%以上。在小城鎮建設加快發展的同時,科學的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使得我國的城市發展結構日趨合理。據統計,2008年市區總人口100萬以上人口城市達122個,占18.6%;50-100萬人口城市達118個,占18%;50萬以下人口城市達415個,占63.4%。
2008年隨著一些省市展開的破解城鄉二元體制,統籌城鄉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化,長期制約我國城市化發展的戶籍制度得到進一步松綁。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住房實行“雙軌制”、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等各種創新政策的出臺和相繼落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在充分尊重和保障農民權益權力和城市統籌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引導農村人口分步驟、分階段、有規劃、有體系的逐步轉變為城市人口,成為突破長期制約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關鍵一步。
報告也分析指出,2008年中國城市化發展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從現實情況看,以國有經濟為主體、以投資-出口為主導、以批租土地為特點、以重化工業為載體、以資源環境為代價的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我國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另外,城市化進程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一是城市發展開始從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變。二是城市軟實力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三是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格局。四是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示范意義進一步凸顯。五是城市群對城市建設與發展的作用日益增強。有理由相信,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城市化發展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將越來越明顯,城市的發展和城市群的崛起必將成為中國決勝21世紀的核心推動力。
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是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辦的年度會議,已成功舉辦三屆。每年峰會吸引了大批高級政經官員、國際友好人士、企業領袖積極參與,一起聚焦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主流事件和發展趨勢,精確解讀國策趨勢,積極探討產業前景,被譽為中國城市化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前瞻性的思想交流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