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按城鎮非農人口與總人口之比計算出的城市化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城市化率為33.28%,較2007年的32.93%,提升了0.35個百分點。而國家統計局按全國城鎮人口與總人口之比計算出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城市化率為45.68%,兩者之間的差值高達12.4%,涉及人口達1.61億人之多!這部分人雖然已離開農村進入城市,但幾乎沒有享受到城市市民的社會福利待遇和各種政治權利。因此,他們又被稱為“灰色人口”。這既有違社會公平,對中國社會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
報告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以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規模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半城市化”現象不容忽視。此外,長期的城鄉二元發展格局、巨大的人口規模、快速的人口老齡化等因素也使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充滿艱巨性和復雜性。
本報告提出的“半城市化”概念,是指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過程中的一種不完整狀態,其表現為,農民已經離開鄉村到城市就業與生活,但他們在勞動報酬、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許多方面并不能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政治權利,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
報告指出,除新疆外,我國其余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無一例外存在半城市化現象。各省市半城市化程度不一,而且半數以上省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率差值被逐步拉大,半城市化現象越愈發明顯。半城市化現象最顯著的是浙江省,2006年到2008年的城市化率差值分別達到28.16%、28.20%和27.83%,2008年城市化率差值增幅有所回落。
從區域來看,半城市化現象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最為顯著,川渝地區、貴州、湖南、安徽、河南、山西等地的城市化率差值均在13%以上。由于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欠發達,第一產業占比較大,農村人口較多,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為了尋求更高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必然選擇出走。但由于受到經濟能力、技能水平和認知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工往往會在本省城市或相鄰省市作為進城務工的第一選擇。
報告分析指出,半城市化現象計劃經濟時代戶籍制度下的產物,最終需要通過持續的城市化和相關的體制改革來消除。報告最后強調,解決半城市化問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使進程落戶的農民真正享受到與城市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各項權利。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是政策層面,圍繞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機制建設,研究創新政策法規。目前農民工在醫療、教育、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障方面沒有享受到應得的服務,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建立健全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在確保農民工享受到城市服務體系的同時,加快城市間社會保障體系的銜接,增強體系的適用性和實用性。。
二是社會層面的機制完善和建立問題,讓農民工轉變市民的過程市場化,在社會層面尋求更多機構、企業、個人的參與和投入,形成政策引導、社會支持的雙向結構和良好運轉模式,有助于解決農民工轉化的成本問題。
三是加強政策宣傳和教育,建立健全各類社會服務和支持機構,為農民工在轉變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充分的援助和指導,做到轉變一個,安定一家,帶動一群的效果,同時也讓更多城市居民理解和認同農民轉變市民后的社會地位和權益。
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是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辦的年度會議,已成功舉辦三屆。每年峰會吸引了大批高級政經官員、國際友好人士、企業領袖積極參與,一起聚焦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主流事件和發展趨勢,精確解讀國策趨勢,積極探討產業前景,被譽為中國城市化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前瞻性的思想交流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