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近日,2015年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共召開了11個分論壇,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和政府機構人員討論了綠色交通和珠江兩岸發展等眾多議題。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清華大學規劃院副院長尹稚曾在2011年領銜參與南沙新城規劃,他介紹當時最核心的探討問題就是南沙規劃如何改變廣州老城區疏密無致、高度粘連化的局面,試圖走組團化的思路。他希望今后南沙能延續和堅持探討復合型功能網絡,“不然(就會)像通州成為北京市交通最困難的大‘臥城’,如果想再疊加行政功能都不知道怎么收拾”。
尹稚表示, 南沙要高度強化粵港澳合作職能,以及分擔廣州主城的職能。廣州的部分職能已不宜在老城,因為這些職能往往需求的空間比較大,要求的建設標準和工程支撐系統的標準比較高,應當在比較舒緩的新區去落實。廣州要吸取北京的經驗,北京如果在15—20年前提出將通州建成副中心的規劃就來得及,但現在再做已經晚了,“現在通州已經是被房地產商蓋亂了的大農村,現在突然要賦予其高端職能,存量改造難度非常大”。
“現在南沙還有機會”,尹稚稱,南沙的國際地位還有上升機會,所以南沙要做足預留空間。如果廣州寄希望南沙用跨越式團組吸引人,一定要在基礎設施、功能設施建設上達到相當高的標準。“想留住人,就要建立更高的標準和功能性支撐能力,不能把南沙變成看‘海’和看霧霾的新城區,甚至在一定特殊區域內,建設國際化的基礎設施,超越一般水平,才能形成更好的吸引力,達到分擔廣州主城(職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