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藍默:關于《共同責任倡議書》的介紹、討論和修訂
身份:中歐社會論壇基金會主席
我們捫心自問:什么是未來的方向?大家已經看到歐洲方面新興的七個不同城市網絡,包括住房、能源等,他們融合了20年的經驗,匯聚出了一些很重要的結論。
剛才米蘭的嘉賓介紹了《城市食品政策公約》,現在我們應該共同思考,“我們要在一起做什么?”“下一個共同行動的步驟是什么?”“我們怎么理解共同責任?”
我認為“公約”的概念在我們的討論中有兩種方式:一是像米蘭市倡議的《城市食品政策公約》,然而要實施這樣一個“公約”,我們需要擁有聯合了一個城市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共同責任公約,以期實現健康、可持續的食品系統。所以,我自問,什么才是共同責任公約的范疇?我認為應從五個維度來考慮。
第一,就像李鳳玲先生提及的注重系統工程、強調治本的中國中醫。我們需要對城市和地區生態系統的工作原理、不同流動方式擁有共同的理解。很多嘉賓已談到民間社會的作用和新興意識、公民意識的關鍵角色、公民的行動權力和參與當地行動的能力,以及如何將這一能力帶進巨大的系統性轉型層面,其中包括文化的轉型。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共同建設一個城市的生態系統時,要讓所有公民都真正了解這個生態系統,這不僅涉及專業和研究人員,而是關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理解。因此,我們要努力地共同理解我們所生存的生態系統。
第二,什么是一個進取的過程?事實上,它意味著彼此相互學習,不是學習具體的解決方案,而是“共同的治理原則”。那么,如何共同構建?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如何相互學習與借鑒?如何共享經驗,建立共同的原則,以幫助理解和想象具體的解決方案?我喜歡用“想象”這個詞,它有助于規劃長期項目。因此,這是“公約”的第二個維度。
第三,系統性轉型。如果我們能就共同議題名單達成一致,包括能源的整體管理,而非能源的行業管理,這樣我們將構思一個長遠的路線圖。
第四,包容性和多層次治理。沒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不可能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那么,我們如何表達呢?剛才的發言嘉賓提出了領導層的變化。不同嘉賓的發言中都談到自下而上的過程有利于提供創新的空間,而不僅僅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技術方法。那么,我們如何設計這種多層次的包容性治理以及如何制定相互責任,無論涉及食品供應鏈,或是能源?
第五,現在,城市和地區在轉型的全面方法上所進行的努力走在了前面。然而,他們的努力要取得成功還取決于國家層面的政策(稅收、配額管理、對供應鏈的影響、國際商業協議的談判)。那么我們如何聯合城市和地方政府,向他們的國家政府說“我們現在已經準備好了”?就像《市長公約》在歐洲層面所做的努力。我們自己做出了承諾,我們不會等待其他人的承諾,但如果你們不改變的話,我們將會束手無策,我們將會受到限制。因此,如果城市能夠共同發出聲音,不只是說“我們希望更多的權力”,而是說“我們需要這樣和那樣的變化,以改變我們努力轉型的規?!?。這就是我們想向大家呈現的倡議,我希望倡議可快速落實到行動。剛才我很高興地聽到歐盟地區委員會愿意成為《共同責任公約》的發起人之一并支持該公約,如果我們能在某種程度上、在中歐不同網絡之間促成我們的共識并給予我們共同努力的可視性,我想我們就能夠實現一些重要的改變。這是我想向大家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