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鎮化進程不是加速大城市化、加速城市病的發生,中國城市化率數據已達到52.57%,但專家認為真實的城市化率不夠35%——昨天,2013網易金融論壇在上海舉行,今年主題為“更始之路——城鎮化金融初探”。包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等在內的多位金融企業高管和經濟學家出席了本次論壇。 揚子晚報記者 徐曉風
1 中國真實的城市化率不夠35%
消腫大城市轉移優質資源去小城市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很快,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2年的52.57%,提高了34.65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在會上表示,我們舊城鎮化的城市化率雖然很高,城市化的質量卻不是很高。一是一味地大城市化,出現了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空氣污染等嚴重的大城市病。二是市民化程度不高,存在2.36億農民工,沒有真正的市民資格,扣除這部分流動人口,真實的城市化率不夠35%。三是城市的總體功能很差,用地粗放低效,出現不少鬼城,形成了房地產的泡沫。
賀鏗認為,為了解決大城市過分發展存在的問題,對大城市應該消腫,這個消腫也就是把一些企業、工業、服務業、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有序地向中小城市轉移,這個轉移需要金融支持。
專家們表示,我國目前城市化水平不高,要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國家、現代化的國家,城市化必須加快。發達國家城市化率都高于95%,中等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例如韓國、中國臺灣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85%,依照鄧小平同志的設想,我們在2050年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就是說我們在2050年,真正的城市化率應該達到或者接近85%。因此,我們推進城市化的任務還很重,這個城市化就應該是帶動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長期潛在動力。
2 中國全球500強多“窩里橫”
經濟增長仍存在多種亮點
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表示,有句話說世界看中國,中國看城鎮化。有收入的城鎮化才有意義,如果沒有收入,像南美、南亞一些國家城市化率很高,但是經濟非常貧窮,所以帶來城市里面的貧民窟現象。怎樣的收入呢?就看這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力。中國人均GDP6000多美元,高端制造領域也有華為這樣的企業,但整體影響力比較弱。全球500強有72強是中國企業,但很多都是能源企業,但這種企業只能在本土發展,不能到別的國家開電網,沒有核心制造業的經濟體是不具有長期競爭力的。
當然,中國經濟增長有壓力,但是還有亮點,比較經濟優勢還存在,我們和發達國家比,和同類國家比具有優勢,中國的用電、用工成本低于發達國家,德國一個司機一個月1500歐元,還是比中國高很多。中國的后勤和產業配套比較好,中國的基礎設施和物流也優于替代國家。還有大家經常忽略的因素:中國銀行的服務能力非常強,所以有大規模的融資能力和大規模的租約能力,這是其他同類型國家不具備的。我們看到全球1000家大銀行,中國占了110家,中國有大銀行的特點是能夠給中國進出口企業提供大規模融資。很多企業說要遷走,真正遷的并不多。比如富士康就并非遷出中國,而是向中國中部和西部遷移,以前在深圳,現在在鄭州、重慶、成都等等,大規模參與遷移是往中部和西部遷移,并沒有遷移到國外。
3 中國需防范四方面金融風險
GDP增速仍將下行關注度減低
與會專家表示,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是要防止金融風險。存在金融風險的因素有四個方面,一是房地產;第二是地方債;第三個就是社會資金民間借貸,民間借貸去年6月份國家審計署審計了746個中小企業,50%是由民間借貸解決,借貸期限只有半年或者短于半年,年利率高于24%,這是不得了的問題。第四個,理財產品或者是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增速已經到了7.7%,應該是四年以來最低,在未來中國經濟走勢會怎么走呢?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下行的動能沒有改變,三、四季度可能還會繼續往下走,明年還要繼續往下走一點,走多少現在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總體來講,未來幾個季度,政府對增長下降的容忍度有比較明顯地上升,更多是關注機構改革、消化和控制金融風險。本身增長下降如果是一個漸進的,不是短期下降很多,其實不一定是壞事情,可能更多的精力放在結構改革,控制風險上反而更加好一點。也有專家認為,對于后面的經濟整個形勢,最主要還是看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