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卓資縣旗下營鎮對油房營村進行危房改造。6月27日,記者路過油房營村,沿著公路的院墻,粉刷了白色油漆,非常美觀。走進村莊,好多戶只有院墻,卻沒有住人的房屋,讓這個山里的村莊顯得有些不尋常。村民反映:危房改造就是推倒危房,鎮里只負責建設圍墻,不負責蓋房子。(《皖江晚報》6月30日)
危房改造本是一項非常好的惠農政策,可惜好經念歪了,真正的困難戶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僅僅是讓公路沿線的可視面看起來比較光鮮,背面的一側墻面,裸露著原本發暗的紅磚,整體看來顯得很怪異。怪異的不僅是墻體,更是一種群眾觀、政績觀的體現。危房改造淪為了某些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取得這樣或者那樣的成績。在百度上隨便搜索一下就可發現,如此危房改造不是內蒙古卓資縣旗下營鎮獨一家,值得深入思考。
住房問題,從來都是最大的民生。一方面,城鎮里的棚戶區問題既嚴重影響著城市的市容市貌,又嚴重影響著城市居民的安居質量,正如李克強總理在會議上所講,“中國還有1億多人生活在棚戶區,如果棚戶區問題不解決,我們何談社會公平?”另一方面,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的危房,都嚴重威脅著廣大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幾個月來,危舊房進入“質量報復期”的事實被一次又一次事故坐實。毋庸置疑,加大城鄉危房改造力度,不斷改善人居環境,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是黨和政府的神圣職責,是得民心、惠民生的德政工程。
民生問題無小事,群眾利益大于天內蒙古卓資縣旗下營鎮對油房營村的危房改造現象,令人氣憤,也令人警醒。農村危房改造,是惠及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民生實事,必須抓實抓好,絕不能不加重視,更不能隨便亂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少數干部,尤其是身處危房改造一線的基層干部,缺乏濃厚的民生情懷,不能正確對待群眾的訴求以及國家的惠農資金,要么熱衷于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績工程,要么貪婪于各種補償資金、改造資金,損公肥私,與民爭利,不僅不能將民生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而且還給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害,使民生工程淪為了“傷民心工程”、“斂財工程”。對此,應引起各級各地黨委政府的高度警惕。
其實危房改造不僅是一項惠民工程,也是一項德政工作,危房改造的實施不僅解決了廣大困難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問題,還產生了積極的綜合效應。一是村容村貌明顯改觀。住房破爛不堪的危險狀況得到改變,困難群眾多年就想實現而又無法實現的住有所安得到實現,人居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危房改造完成了貧困農戶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都無法完成的大事。二是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危房改造的實施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使貧困群眾共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進一步提高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加快城鄉發展步伐。危房改造加快了城鄉的文明進程,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城郊農家樂、風景區農家樂如雨后春筍,滿足了城里人周末休閑之需,給農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總之,危房改造變成“面子”工程要不得,人民群眾不同意這一做法,就是黨紀也不允許黨員干部有這樣的官僚作風。危房改造不是讓領導、讓外人看不到危房,而是要讓百姓住上新房,真正享受改革帶來的實惠而不是“圍墻一樣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