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經預言:中國的城市化和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將成為影響人類21世紀的兩件大事。如今,這一預言正成為現實,中國的城市化正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城市化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病”也困擾著整個世界,污濁的空氣、擁擠不堪的交通、令人擔憂的治安和高得離譜的房價……這是全球城市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那么,中國的城市化將何去何從?
八年前,時任建設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的金德鈞認識到“城市化”必將成為我國的國家戰略。在他的領導下,肩負著歷史使命的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簡稱城市化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是中國城市化研究領域的第一個民間組織,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指導下,聯合官、產、學、研、資、媒等資源,下設城市可持續發展、健康城市、低碳城市與智慧社區、城市復興、開發(園)區、城鄉市容與環衛、文化與藝術、交通運輸、建筑產業現代化、社會建設、鄉村建設、金融、旅游、商業不動產、新聞傳播、國際交流等15個專業委員會,構筑戰略研究、產業研究、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社會建設等多領域,一貫式的智囊服務互動平臺。
成立伊始,城市化委員會就推出了“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工程”,并先后啟動了《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城市化典型案例研究和《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等研究項目,對加強政府部門與城市化相關產業的工作聯系與行業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國家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決策參考。
于2008年發布的《中國城市化率現狀調查報告》對我國建國以來的城市化發展歷程與變化規律進行了系統研究,首次通過對中國非農人口占中國總人口比例的分析發布城市化率,填補了我國城市化研究體系中的一個空白。通過對2006—2009年中國城市化率的數據分析,城市化委員會首次提出我國“半城市化”現象嚴重,城市化嚴重滯后于工業化,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等問題。以2012年為例,中國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達到52.57%,而戶籍人口的城市化率只有35.33%,約有2.32億人雖生活在城鎮、被統計為城鎮人口,但在身份認同、社會保障等方面卻游離在城市之外,筆者推測,這個數字在2015年底可能會達到2.5億。
八年來,城市化委員會始終堅持“身份獨立、價值中立、研究專業、決策科學”的立身之本;始終秉持“讓中國的城市化造福全人類”為宗旨、“為中國的城市化提供智力支持”為使命,全面實現組織共創、資源共享、事業共進、利益共贏。
從以公益性、民間性、建設性、開放性為特色的中國城市化論壇,到中國城市化主流高端事件“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從中國城市化典型案例、貢獻力人物、影響力機構以及對優秀農民工代表的表彰等社會公益性活動,到與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形成戰略合作、淮安中國城市化史館開館、小城鎮德州研究中心揭牌……這一切都說明城市化委員會正不斷發展壯大。而《城市化》雜志和城市化網兩大媒體平臺,則為交流國內外城市化理論與實踐經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十八大”明確指出“城市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國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可見,城市化已成為關乎國民福祉的國家戰略,致力于打造中國城市化智庫的城市化委員會,必將發揮應有的歷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