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上樓皆因上樓成本太高
時間:2015-06-17 21:31:49
來源:紅網 作者:喬瑞慶
在河南遂平縣褚堂鄉馬莊村,一座新型農村社區被黃燦燦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麥田包圍。村支書介紹,新社區一共占地60多畝,設計有6個戶型550多套房子。因為村民拒絕上樓,自2012年建成后至今已經空置了3年之久。在豫東、豫南、豫北等地,類似老村拆不掉新社區唱“空城計”的現象同樣存在。(6月16日《經濟參考報》)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農村人幾十年的夢想。農民是多么熱切地希望像城里人一樣住上樓房!可是,為何現在有樓不住呢?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那“高大上”的樓房,想來不是免費隨便住的。如果是免費住,自然是不住白不住,相信早就住滿了人。既然是樓房空著,那就說明農民住進樓房是需要成本的,而且這個成本高得農民無法承受。
第一個成本就是購房成本。可以推測,這樓房不是白送的。很多地方建城鎮保障房都缺乏資金,哪里有閑錢去建農村社區呢?河南作為中部省份,縣級政府的財力不會大到在農村免費為農民建房的程度。既然政府沒有財力提供免費樓房,那建造樓房的開發商要獲取開發利潤,必須銷售樓房。因此農民要上樓必須要買房。如果按照一套房子100平米,一平米按2000元計算,不算稅收,僅僅房價就需要20萬。而在農村,農民花費20萬能自己的宅基地上,建一個寬寬敞敞的二層小樓了。這樣算下來,買樓房住不劃算,自然就不會住。
或許有人說,農民如果上樓住了,可以用老房子和宅基地折價沖抵房款,這樣購房成本會低一點。是的,折價后,農民是少出一點購房款,但終歸要拿出真金白銀購房的,否則開發商如何掙錢?農民也不傻,自己現成的房子不住,拿出來換樓房還要補交一部分購房款,折騰一圈也未必是自己滿意的樓房,圖個什么呢?
第二個成本就是生活成本。上了樓房,生活方式多少要改變一些,至少天然氣要用,自來水要用。這氣費和水費對于農民來說就是憑空多出來的開支。此外,樓內房間的設計是按照城鎮人的居住習慣設計的。農村的一些生活設施也許沒地方放。農民會感到房間狹小壓抑,給生活帶來不便。
第三個成本就是生產成本。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有一些生產設備。這些設備以前是存放在自己院子里。如果農民上了樓房,那么原來的老房子也必然被推倒轉化為耕地,生產設備就沒有地方存在。為解決這個問題,那時好心的開發商就會蓋個倉庫供生產設備存放,可是倉庫不會被免費使用,收取保管費是免不了的。這難道不是在生產設備折舊之外多出來的成本?
農民不是想上樓,而是這個樓實在上不起!搞新農村建設是好的,節約土地也是好的,但是如果以這個為名,變相在農村搞房地產開發,或者為了個人政績搞一些不適合農民需求的工程,那就不好了。農民不上樓,問題不在農民,那些拍腦袋搞農村社區建設的官員好好想想問題在哪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