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任何夢想都能實現的偉大城市。”日前,蘋果公司CEO庫克在上海如此贊嘆,詩意表達很是動人。5月26日,上海市正式公布《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22條措施扎扎實實。
為什么是上海?為什么是“科技創新中心”?2008年GDP增速回落到9.7%,連續16年的兩位數增長終結——進入新世紀,舊有模式難以為繼,經濟減速換擋,上海如何前行?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上海要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在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看來,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是建立市場導向的創新型體制機制。打破體制機制障礙,由此成為“科創22條”的底色。
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依法向社會公開,公布目錄清單,目錄之外不得實施行政審批;按照市場原則和企業合約,允許初創企業依法合規自愿變更股東,工商管理部門不實施實質性認定審查;放寬“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市場準入管制……在“科創22條”中,“著力推進政府管理創新”被置于“建立市場導向的創新型體制機制”的第一條,可謂抓住了牛鼻子。
如果說政府限權是為創新“減負”,那么“科創22條”里的促進科技中介服務集群化發展、推動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等,就是在“加油”了。加快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戰略新興板”,推動尚未盈利但具有一定規模的科技創新企業上市;建設股權眾籌平臺,探索開展股權眾籌融資服務。這些舉措,依托上海既有的金融、資本等優勢,提供的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近兩年,上海被賦予了三個大發展戰略:自貿區、“兩帶一路”以及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三大戰略實際上是從不同角度,要求上海的發展率先在全國進行制度創新、科技創新,走轉型升級的道路,構成了新時期上海的系統性發展戰略。其中,科創中心建設著力解決上海的發展動力問題。政府改革、自貿區建設、金融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科創中心的建設展現的是對創新的呵護、對創造的推崇。
“科創22條”是在上海推出的,但其引發的關注卻不限于浦江兩畔。因為,從十七大報告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到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都注定了“科創中心”不是上海一城之事,而是一個國家戰略。對有承擔國家戰略傳統且有條件的上海而言,“走在全國前頭、走在世界前列”賦予的,是通過科技創新找到未來發展的動力源,參與全球競爭,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