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2015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于4月17—19日在上海舉行,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出席并參與對話。
胡存智表示,當前城鎮化發展出現了三個問題:
第一,脫離實際,攤大求洋。“建造大量的寬馬路、大廣場、大景觀、大行政中心,以攤大餅的方式蔓延式發展”。他認為,此種建造方式不僅占地的面積大,而且功能單一,建設的效益也比較低下,不可持續。另外,還將導致城市發展在空間的組織、安排、建設方面的失序和失當,極大浪費資源和財富。
第二,城市建造和用地的方式不當形成嚴重的城市病。“這種建造方式往往都是從低密度、低容積率、平面空間起步,建設不同的城市功能區,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逐步增加設施、完善設施,并且加大開發強度”。其認為,此種建造方式無一例外帶來了城市病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城市的巨量交通和物流,城市堵車和運輸困難,以至于整個城市運行效率低下。“根據目前的統計,北京是全國上班出行用時最多的城市,達到1個半小時以上,單程達到40分鐘。紐約再繁忙也比不過北京,上海也已經接近北京了”,胡存智表示。
第三,侵占優質耕地,危及生態安全。“300多個新城規劃里面,規劃了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到整個建設用地的四分之一,同時有三分之一突破了現行的規劃,這樣的新城新區建設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的”。
基于以上三點,胡存智提出推動集約、節約發展城市。
第一,人車分流,交通優先,綠色運行的節地型城市建造方式。即城市建設以密度較高、功能混合和交通導向的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為主導。
第二,推動立體城的建設,節約大量的建筑空間和土地資源。其以萬通公司的“立體城市”為例稱,立體城市計劃用5—7年時間在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建設600萬平方米的建筑,容納8萬人口。可以安排二分之一的人在立體城中工作、就業,實現緊湊型的城鎮發展。“這種發展方式可以節約大量的空間,減少60%的碳排放,減少三分之二的垃圾填埋”。立體城體現出六大特色的智慧型城市的特征。豎向發展、大輸大密、產城一體、集約節約、綠色交通、智慧管理。做好資產管理、工程管理、自由定制的平臺以及數據服務,形成立體城整個科學、智慧的管理和建設。
第三,發展緊湊型城市,推動軌道交通型的土地綜合開發模式。胡存智介紹,此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高密度的土地開發、土地利用多功能的有機混合和公交的優先理念。“通過軌道交通綜合、融合大量的功能在同一塊土地上形成緊湊型的開發。這契合了集約緊湊型城市發展的核心特征”。
胡存智認為,集約節約的城市開發模式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首先,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當中,在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的大戰略當中,鐵路、輕軌、地鐵等大容量的公交開發步伐正在加快,因此協調好城市的土地利用和軌道交通發展為特征的綜合開發,將會成為城市發展布局和建設的主流形態。
第二,軌道交通為導向的綜合開發可以很好地籌集資金,為解決新的經濟增長點、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大城市病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為城市實現精明增長提供優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