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杭州:努力打造中國首個國際旅游城
時間:2010-10-11 14:37:34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劉光宇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這是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離開杭州之后的感慨。此外,許多傳說也讓其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激發了無數人的好感。因而,古往今來,杭州一直以人、自然、文化三者和諧相融,“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親水型宜居城市展示著其獨特的城市魅力。

如今,在國務院新近批準實施的《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杭州被賦予極高的期望值——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未來,一個國際旅游城將從這里騰飛!

杭州城自古景美宜居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于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后,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余杭”。

隋王朝建立后,于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這時的余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錢唐。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于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杭州歷任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因而西湖不斷美化。

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明清時期,疏浚西湖,將蘇堤增高、加寬,修建振鶩亭(即今湖心亭),砌筑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復了“湖上春來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蔭濃”的動人景色。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于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

建國以后,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現在的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省會。從此杭州鞏固了浙江省省會城市的地位,為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除上海以外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杭州城市自古至今,都以美景著稱。熟悉郭德綱的都知道,他經常在相聲里唱到這段太平歌詞“那杭州美景蓋世無雙,西湖岸奇花異草四季清香。那春游蘇堤桃紅柳綠,夏賞荷花映滿了池塘。那秋觀明月如同碧水,冬看瑞雪鋪滿了山崗……”這段唱將杭州美景表得讓人垂涎欲滴,而這也只是杭州美景一隅。

多少人雖然沒有親身領略過杭州美景,但是無論是從小說、鼓詞還是影視作品中都知道西湖美景名滿天下。而當我們親自踏上江南的熱土,游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美景蓋世無雙果真名不虛傳,而美女也是杭州美景的一道亮麗風景。

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四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個、國家級博物館5個。

可能談到杭州,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西湖美景。“西湖美景三月天哪”的傳唱、“白娘子與許仙的凄美愛情”的流傳,讓西湖透著古典美、陰柔美和朦朧美。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西湖而名。自古以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以西湖為中的的西湖景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全國首批十大文明風景旅游區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她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積約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

說杭州美景如詩如畫絕非空穴來風,多少詩人曾在這里留下足跡,多少詩人在這里吟詩作對、競領風騷。環湖四周,綠蔭環抱,山色蔥蘢,畫橋煙柳,云樹籠紗。逶迤群山之間,林泉秀美,溪澗幽深。100多處各具特色的公園景點中,有三秋桂子、六橋煙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以及“三評西湖十景”等,將西湖連綴成了色彩斑斕的大花環,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致,陰晴雨雪獨有情韻。西湖不僅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而且更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把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

杭州經濟轉型實現新騰飛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杭州市上下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動力,認真貫徹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決策部署和省委“標本兼治、保穩促調”工作方針,緊緊圍繞“兩個確保”目標,深入實施“六大戰略”,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增活力、重民生、抓穩定、強黨建,不斷加強經濟運行監測預測分析,科學決策,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政策,有效推動了杭州轉危為機、跨越發展,經濟運行呈現“復蘇向好、穩步回升”態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良好。

杭州這座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硬是挺過了金融危機的“風口浪尖”。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可突破5000億元,增長10%左右;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3.3:48.7:48。財政總收入1019.43億元,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520.79億元,增長14.4%。到今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8億元,同比增長18.5%,規上工業銷售產值2304億元,增長28.9%;項目開工、投資進度情況均明顯好于上年。

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經濟運行回升向好、亮點增多,呈現出發展速度加快、發展質量向好、發展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這讓杭州悟出了一個結論:在“后危機時代”,經濟發展要以大產業為抓手,要以轉型升級論英雄。

杭州憑借著獨特的區位優勢、靈活的運行機制及堅實的產業基礎,從大飛機大整車,到新能源新醫藥,從傳統裝備制造業,到現代服務業,這些大產業正在實現新的騰飛。

2009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劍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今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又成代表和委員們口中的熱門詞。綜合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杭州市提出了“四大”發展戰略,并把培育和提升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競爭力強的大產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緊迫任務來抓。杭州的大產業很多,比如裝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和動漫文化創意產業。

在大產業的帶動下,杭州已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機。雖然目前還面臨著要素價格上漲、宏觀政策不定、外貿形勢不明以及節能降耗帶來的壓力,但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路上,依然堅定一條道路,那就是杭州產業發展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也就是說,要以需求結構調整和低碳發展要求為導向,立足城市優勢,力爭在研發、市場兩端率先實現突破,繼續抓好信息、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將汽車產業作為戰略產業來抓,盡快形成千億產業;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風電設備制造、核電設備制造和新型電池等產業;積極發展新材料產業,爭取在新能源材料、光通信材料、半導體照明材料、納米材料、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等領域形成優勢。

以新城市化統籌大杭州區域

這些年來,杭州在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實踐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明確了以規劃共繪、設施共建、產業共興、環境共保、品質共享為思路的城鄉統籌目標。杭州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統籌發展取得新進展。城鄉規劃更趨合理,產業、基礎設施、公共資源、就業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但由于杭州農村建設的“短板”長期存在,“東快西慢、東強西弱”的格局未根本改變,這些“軟肋”放緩了杭州整體的城市化發展。為此,杭州市提出打造網絡化大都市,通過規劃西進、交通西進、市場西進、產業西進、文化西進,構筑一小時半交通圈、旅游圈、經濟圈、文化圈,做到“規劃一張圖”、“布局一盤棋”、“設施一體化”、“服務一條龍”、“市民一卡通”。

“未來五年,我們將加強城鄉區域統籌、構建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縮小城鄉差距、工農差距、區域差距,爭取城市化率達到72%,讓杭州市人民共享全面小康和品質生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曾在一次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為進一步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在未來5年內,杭州每年將新增10億元財政資金,投入農村和下轄五縣市。通過探索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城鎮社會保障、以農村宅基地和農民住房置換城鎮產權住房、以集體資產所有權置換股份合作社股權“三個置換”,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三個集中”,實現城鄉發展方式、區域發展方式、農民生產生活方式“三個轉變”。

其目標是,到2015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力爭達到2萬元,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全市城市化率達到72%,新型城市化、新型工業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推進;初步形成規劃建設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生態保護一體化、要素配置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民生保障一體化的新格局。

今年8月10日、11日,杭州召開市委工作會議,黃坤明作關于統籌城鄉發展的報告,《關于以新型城市化為主導進一步加強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的實施意見》有望出臺。杭州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特色,就是以新型城市化為主導,實現“強城帶鄉、強工補農”。通過做大做強杭州市區、縣城和中心鎮,整體提升大中小城市的承載力、輻射力、帶動力,以此帶動新型工業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帶動農民致富。城鄉區域一體化,絕不是要城鄉“一樣化”、“一律化”。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目的是建立新型城鄉關系、工農關系、區域關系,實現城鄉區域互動融合、優勢互補、共興雙贏,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走錯位發展、特色發展之路。

大杭州的形狀就像一片長長的葉子,葉柄是杭州主城,杭千高速就像其中一條輸送養分的葉脈,一路向西,串連臨安、富陽、桐廬、建德、淳安等地,一路秀美風光盡收眼底。杭千高速是有形的道路,杭州的網絡化大都市建設,則像一條無形的道路,串起城鄉,統籌發展,共享美好生活。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思想,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杭州正在加快編制《杭州市域總體規劃(2006-2020)》、《縣市域總體規劃》等規劃,把市區3068平方公里范圍內的農村地區,全面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對市域1.66萬平方公里范圍進行合理布局,促進五縣(市)規劃與市域整體規劃的銜接。另外,2007年底著手起草的《杭州市城鄉規劃條例》,也已列入市人大常委會2010年正式立法項目,它將對整個杭州市域的發展進行協調規劃。

打造中國首個國際旅游城市

杭州旅游產業正發生著質的變化和飛躍。據杭州市旅委統計,2000年到2009年,在杭州入境過夜游客在杭州的平均逗留時間從2.2天上升到了2.9天,其中,以《印象西湖》、《宋城千古情》、《西湖之夜》為代表的夜間演藝節目和清河坊、絲綢城等夜間休閑、購物項目,拉住了游客們在杭州的逗留腳步,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重要數據的增長,與2000年相比,入境過夜游客在杭人日均消費從190.99美元上升到了209.82美元。

在國務院新近批準實施的《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杭州被賦予極高的期望值——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杭州都市圈。

根據《規劃》要求,長三角地區將聯手推動形成“一核五城七帶”的旅游業發展空間格局。以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五城市為節點,培育和開發都市工業旅游、農業旅游、休閑旅游、文化旅游、會展旅游、水上旅游等新型品牌。積極開發以上海—嘉興—杭州—紹興—寧波為主的杭州灣歷史文化旅游帶,以杭州—嘉興—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淮安—宿遷—徐州為主的古運河風情文化旅游帶,以杭州—千島湖—黃山為主的名山名水旅游帶等。

“杭州旅游業的發展與創新,其自身有著巨大的優勢,如市場優勢、資源優勢、創新優勢,還有政府主導優勢等等,現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給了杭州一個巨大的發展前景,同時在上海這個龍頭城市的帶領下,杭州在旅游和休閑的發展中,是不是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近日,杭州師范大學區域文化與經濟研究院院長、杭州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周少雄說。

雖然杭州只是這五城中的一城,但是它的旅游休閑功能定位在《規劃》中是最高的,杭州在旅游業態發展上具有領先地位。打造國際旅游休閑中心,杭州有非常好的資源稟賦。因為杭州是一座山水城市,有山有水,風光秀麗,景色也非常迷人,特別是“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導。杭州的旅游綜合體以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為依托,以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等為功能導向,以高檔的服務配套設施為物質載體,以品質高、功能全、服務好為根本。國際旅游綜合體是旅游綜合體的一種提升,它具有國際化水平,有國際品位,它是集觀光、休閑、度假、購物、演藝、會展、娛樂等多種方式為一體的一種旅游綜合體,它具有一定規模,也富有地域特色。
《規劃》提到,將發展長三角地區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發揮上海的龍頭作用,努力提升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國際化水平,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全面加快現代化、一體化進程,形成以特大城市與大城市為主體,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共同發展的網絡化城鎮體系,成為我國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規劃》鼓勵人口向沿江、沿灣、沿海以及主要交通沿線、資源環境承載壓力不大的重點城鎮集聚和轉移,適度提高人口增長速度,同時控制大城市人口規模。上海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萬以內;杭州、南京市區常住人口不超過700萬。

可見,不論是實現國家《規劃》的要求,實現杭州為國際旅游休閑中心,還是像周少雄構想的,打造杭州為國際旅游城,在這樣一幅城市藍圖中,杭州也將呈現出新的國際化面貌。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