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新型城鎮化”由此成為解讀中國經濟的一個熱詞。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走中國特色、科學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中國新型城鎮化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3月13日晚做客中經在線訪談兩會報道特別節目“中經在線訪談:城鎮化焦慮”時說,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步伐的首要任務是戶籍制度改革,而推動農村承包土地流轉和引導農民進城則需要尊重市場規律。
蔡繼明表示,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步伐首當其沖是戶籍制度改革,而戶籍制度改革又牽扯到土地制度改革,所以說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他說:“我特別關注的就是土地制度,這個土地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能夠使農村大量的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就可以使城市房地產‘供不應求’的狀況大大的緩解,地價就可以下調,房價也可以降下來,這樣農民工進城落戶最高的一個門檻——住房的問題解決了,那么大部分農民工進城落戶的門檻就降下來了,另一方面,如果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出租、轉讓、抵押,那么進城的農民,就有了一個退出的機制,他也可以從中得到一大筆土地出讓后的收入,他也可以進城安家落戶,這樣都有助于加快我們人口的城市化進程。”
蔡繼明說:“要加快城市化進程,除了要全面地深入地推進土地制度改革之外,有一個城市化的道路的選擇,也就是說億萬農民進入城市,那么到底是優先進入大中城市,還是進入小城市,這個人的去向是一個客觀的經濟規律,還是我們有可能按照政府的議案,把它們引到什么地方去。”他說:“改革開放這30多年來,大家都看到了,農民工進城首選的不是小城市,是大城市,是一線二線城市。”他補充說:“盡管我們喊了多年優先發展小城鎮,但是小城鎮這些年的人口,大概從2010年,那時候還占26%,現在只下降到了20%,這人數是在減少的,所以我就提出要尊重客觀經濟規律,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要起決定性作用,那至于城市化這個人進城的這些農民,到底是進入大中小城市,還是進入小城鎮,這個首先要尊重市場規律,尊重這些當事人他們自由自主的選擇,而不是你人為的硬要堵住大城市的門,然后沒有別的辦法,把他們引導到或者是強制性的把他們疏導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這個是不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
對于中國城鎮化的規劃,蔡繼明說,應該是以發展大中城市群作為載體,重點優先發展縣城所在地的城關鎮和靠近大城市的“中心鎮”。他說:“城市群可以有國家級的,比如像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這些都是國家級的大城市群。大城市群發展起來后,我們還可以構建若干個區域性的城市群,這些城市群發展起來后周邊的那些小城鎮它才有發展的空間,離開了一個中心城市,離開了較大一點的城市,小城市本身是很難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