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1-24 14:38:10
來源:華商報 作者:馬紅漫
流動攤販治理是各大城市普遍面臨的頭痛問題。日前上海有人大代表書面建議在部分區域嘗試“地攤合法化”,即在有條件的地區采用“定時+定點”方法,讓眾多馬路攤販在規定區域與時間內擺地攤。
提起“流動攤販”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一方面他們提供的商品迎合了許多中低收入者日常需求;另一方面他們聚集之處往往又會對周邊衛生、環境、治安等造成負面影響。近年來,各地城管與小販之間“你來我走”、“你追我跑”的貓鼠游戲頻頻上演,雙方矛盾日益尖銳,已成了一項不容忽視的社會民生問題。不可否認,市容管理者需履行管理職責,而小販們也有維持生計的切實訴求,但日漸加碼的正面對撞并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管疏結合才是正解。就此而言,有必要將流動攤販納入到正規的管理體系之中。其實,國內一些城市設立的“早市”,雖然運行中或多或少暴露出一些問題,但對于“上海地攤合法化”不無啟示。
事實上,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流動人口增加,流動攤販的數量與市場需求有增無減。縱覽海外,即便是紐約、倫敦、巴黎、羅馬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也都有街頭攤販、集市、夜市、周末市場、跳蚤市場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地攤經營形式,而且交易較為活躍,有些已成為了地方獨特的文化風景線,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實踐表明,正是得益于法治思路的貫徹,讓許多海外流動攤販和諧地融入到了當地的生活節奏之中。但需提及的是,管理框架的構建并非易事,應當縝密周全地設計并適時改進。曾記得此前有一則“洛陽大叔在美國賣肉夾饃日賺800美元”的新聞引發熱議——在美國紐約的大學門口售賣肉夾饃、涼皮、花生米等中國特色小吃,生意好時每日竟有七八百美元的收入。反觀國內,風味小吃流動商販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給人的印象卻大都是衛生狀況不佳,是城管重點整治對象,與高收入根本無緣。當然,這位不懂英文的洛陽大叔之所以能獲得成功,除了小吃味道獨特之外,關鍵還在于當地嚴格的監管體系提升了消費者對攤販的信賴感。比如,須考取當地的餐車廚師執照,營業時要嚴格遵守相關食品安全規定,如若不然就可能遭遇高額罰款。
當然,對流動攤販的事前監管并非易事。就“定時+定點”管理模式而言,理論上的確是一個多贏之策,但落實執行中既要維護攤販的生存基礎,又要在城市管理與底層民生中找到平衡點則頗費心思。以劃定特許經營區域為例,為避免擾民選址偏遠、抑或因地處鬧市而提高經營繳費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最終攤販們為了經濟利益可能甘冒“游擊戰”的風險繼續流動經營。恰因此,既然“流動攤販”困擾很多城市,主管部門只有多做實地考察、吃透外地探索的經驗和教訓,認真聽取民意、對各方訴求了然于胸才可能真正推動城市管理駛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中來。 (馬紅漫 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