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在本質上應當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全面進步。沒有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面的現代化。蘇州解決“三農”問題的切入點在哪里?如何補足“短板”,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近日印發的今年蘇州市委“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邁上新臺階的意見》,再次鎖定“三農”,釋放出蘇州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積極信號,即把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作為最大的轉方式調結構,更加注重城鄉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提高現代農業水平,更加注重提升農村發展水平,更加注重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努力實現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和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以城鄉發展一體化改革帶動全局改革。
城鎮化率超過70%,城鄉一體化要邁新臺階——
蘇州肩負“雙重”使命
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蘇州的一大特點和優勢。
近年來,我市緊緊抓住城鄉發展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機遇,勇于探索和實踐,初步形成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條具有蘇州特色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新路,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但“一號文件”也提出,從全局來看,我市在推進“兩個率先”進程中,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相對滯后,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仍然較大,農村改革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相關統計數據也顯示,盡管截至2014年全市村均年穩定性收入突破700萬元,但還有114個村的年穩定性收入低于200萬元;同時,在農民人均純收入方面,還有三分之二的農民低于全市的平均數。
市委農辦主任顧杰說,要推進我市城鄉發展一體化邁上新臺階,首先要在認識上達到一個新高度。“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要邁上新臺階,既是國家、省委省政府賦予蘇州的重大歷史使命,也是蘇州自身改革發展的內在需求”。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強調,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發展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發達地區在這方面一定要帶好頭、領好向,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真正落到實處。
“省委省政府也要求蘇州在全省率先勾畫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格局,探索路徑,為全省作出示范”,顧杰說。
而從蘇州實際看,作為發達地區,蘇州的城鎮化率已超過70%,超出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按照發展規律,已經跨過了從快速推進期向穩定增長期轉變的拐點,進入到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階段。同時,伴隨著宏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蘇州也步入經濟增速換擋期、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必須要深刻理解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本質內涵,站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
對蘇州來說,城鄉發展一體化不是簡單的城鎮化,必須體現城鄉一體、協調發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現代農業水平,更加注重提升農村發展水平,更加注重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要把更多資源和精力放到“三農”上,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邁上新臺階,繼續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農業新水平、富民新突破、環境新風貌,“一號文件”注重微觀落實——
三大重點任務體現蘇州特色
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如何邁上新臺階?
“一號文件”提出,2015年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上下要以國家城鄉發展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點為新契機,緊緊圍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美麗鎮村建設等重點,突出轉方式、強改革、重建設,推動現代農業、富民強村、人居環境取得新突破,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邁上新臺階。
同時,“一號文件”提出三個重點任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現代農業上新水平;全面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富民強村實現新突破;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彰顯魚米之鄉新風貌。并就今明兩年要完成的目標具體量化,如,2015年要新增農業園區面積10萬畝以上,開工新建100萬平方米“一村二樓宇”物業載體,到2016年底,實現全市村年穩定性收入達200萬元以上等。
顧杰說,“今年‘一號文件’很具體化,針對性強,提出的三個方面任務,體現了蘇州‘三農’當前重點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體現了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特色”。
如,現代農業方面,蘇州的特色是園區化、農場化、合作化、規模化,“一號文件”提出三個方面具體任務:加快構建以“四個百萬畝”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培育以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提高以現代農業園區為主的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從蘇州具體實際看,現代農業的發展以各類現代農業園區為主,更加突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和提高,通過現代農業園區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的提高,來輻射帶動全市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發展,目標任務和現狀十分吻合”,顧杰說。
富民強村方面,“一號文件”則具體提出,要大力推進股權固化改革,創新落實“一村二樓宇”政策,建立健全集體經濟薄弱村幫扶機制,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顧杰表示,這些具體措施,就是要更加注重農民利益的保護,注重農民增收致富,通過改革讓農民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從而解決“平均數不代表大多數”等問題。同時,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上,特別提出了“年穩定性收入”的概念,相比以前的村級收入等相對籠統說法更加具體,符合實際。
顧杰說,還有農村人居環境方面,“一號文件”在之前工作基礎上調整了一些工作思路,更加注重鄉村發展規律,注重魚米之鄉歷史文化傳承和江南水鄉建筑風格的體現,就是要讓農村人居環境更美、農民更安居樂業。
相關鏈接 數讀“一號文件”具體目標
1.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2015年新增或改建提升設施“菜籃子”基地4000畝。
2.力爭每年培育本地戶籍農業院校畢業生300名以上,吸引各類有志從事農業的中青年200名以上,培訓現有農業從業人員1000名以上。
3.深化以固化社區股份合作社股權為重點的產權制度改革,2015年完成300個以上社區股份合作社集體資產股權固化改革,力爭三年時間全面完成改革任務。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015年50%的村開展確權登記工作,2016年全面完成。
4.市級機關和企事業對口幫扶10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一定兩年,不脫貧不脫鉤。
5.2015年上半年,確定并公布重點村、特色村、一般村的村莊名錄,完成列入提升改造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村莊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6.2015年新增美麗村莊示范點10個、三星級康居鄉村100個。
7.加快生態河道建設,力爭通過3-5年時間,全市生態河道覆蓋率達80%以上。
8.按照每年完成1000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的目標,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實現重點村、特色村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