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一年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去年石市全部財政收入完成681.3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全省第一
王亮在市十三屆人大會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剛剛過去的2014年,全市人民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實現了經濟社會穩步健康發展。全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保持領先,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改革開放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經濟運行 民營經濟增加值全省第一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100億元,增長8%,高于全省1.5個百分點。全部財政收入完成681.3億元,可比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43.5億元,可比增長13%,總量均居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76億元,增長1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424億元,增長12.5%。外貿進出口總值完成147億美元,增長5%。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3400億元,增長8.5%,全省綜合排名位居第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422元、11123元,增長8.5%和10.5%。
關鍵詞:結構調整 電商交易額達到2400億元
項目建設勢頭強勁。全市億元以上在建項目達到889個,光谷一期等145個攻堅項目進展順利,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20%。中博新能源汽車、三元工業園等51個新開工項目加快建設,石煉化800萬噸油品升級改造、常山生化肝素鈉、君樂寶嬰幼兒配方奶粉等48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
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堅持“有中生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集中實施技改項目1600項,完成技改投資1536億元,增長21%;新增入統工業企業20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072億元、利潤達到746億元,分別增長8%和11%。堅持“無中生有”,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列入國家高端生物醫藥區域集聚發展試點,中航通用飛機、格力電器等143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提速,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6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310億元,增長13%。
服務業快速發展。完成增加值2169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成功列入國家電商與物流快遞業協調發展試點城市和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計劃,商務云數據中心建成投用,電商交易額達到2400億元,增長25%。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糧食生產獲得豐收,肉、蛋、奶和蔬菜、果品產量全省領先。家庭農場由54家增加到770家,農民合作社達到1.2萬家。
關鍵詞:改革開放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2億美元
全面落實商事制度改革措施,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0.2萬戶,增長44%;新登記注冊資本1538.6億元,增長165.2%。石家莊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準;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2億美元,引進市外資金1353億元;新增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企業30家、境外投資企業27家,超千萬美元進出口企業達到92家。
科技大市場建成投用,與中國技術交易所等15家技術轉移機構開展合作,中德醫療器械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中歐聯合實驗室獲得中國、美國、加拿大檢測體系認證。科技中心等省級以上孵化器達到9家,孵化器總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667家。由我市發起和組織的京津冀產學研聯盟正式成立,北大、清華、中科院等242家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入。成功簽署與中關村共建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協議。
關鍵詞:城市建設 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6.3%
強力推進大省省會建設,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6.3%。省會發展空間實現大拓展。順利完成行政區劃調整,城區面積由468平方公里擴展到2206平方公里。石濟客專正式啟動,京港澳高速改擴建竣工通車,京昆石太高速、南繞城高速順利推進;太行大街、新城大道建成通車,把“一河兩岸”連為一體。
城市載體功能不斷提升。正定國際機場第二航站樓、新客站東廣場建成投用;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工程55個工點全部開工,14個地鐵站主體封頂;新勝利大街、方北路和裕翔街等城市路網建設改造整體加快。竣工熱源項目80個,新增供熱面積963萬平方米。實施石津干渠沿線雨污導排工程,完成主城區4條路段雨污分流改造。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全線通水。對槐安路、裕華路、體育大街等主路主街進行了景觀整治,改善提升老舊小區279個、小街巷100條,新建提升綠地710公頃。
新區建設步伐加快。河北奧體中心、石家莊報業傳媒大廈等24個功能性項目建設全面展開,湖南大道、天祥街等6條道路建成通車。正定古城墻保護、周漢河綜合整治、月城、甕城修復等十大工程60個項目順利實施。
縣城建設力度加大。改造提升迎賓路101公里、標志性街道46公里,拆除違章建筑420萬平方米,縣城機械化清掃率達到50%。新增公共綠地741.6公頃,鹿泉、高邑通過國家級園林縣城初評,井陘通過省級園林縣城復查,新樂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高邑、元氏獲省人居環境進步獎。
關鍵詞:生態環境 提前一年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大氣質量明顯好轉。市財政投入資金15.8億元,綜合實施壓煤、抑塵、控車、遷企等六大舉措,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14天,比上年增加71天,優良率提高19.5個百分點,重度以上污染天數比上年減少51天,下降14個百分點,六項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全面下降。率先在全省完成污染物來源解析。壓減燃煤700萬噸、鋼鐵產能112萬噸、水泥產能1850萬噸,提前3年完成水泥過剩產能壓減任務。市內所有工地開展綠色施工。淘汰黃標車8.07萬輛。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華旭藥業、永通化工等4家企業完成搬遷,石鋼搬遷至井陘礦區工作正式啟動。
生態修復力度加大。完成水污染治理項目469項,滹沱河整治二期工程進展順利,汪&洋溝綜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洨河出市斷面水質穩定達到省考核要求;建立黃壁莊水庫上游水源聯動預警機制,拆除崗南水庫周邊違章建筑2萬平方米。完成造林62萬畝,超出目標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
環境監管水平不斷提升。全市114家國省控重點企業全部實現污染源在線監控;實行縣、鄉、村三級環保網格化管理,關停環保違法企業230家,立案查處各類污染環境案件521起。
關鍵詞:民生保障 民生支出達到447.4億元
全年各級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達到447.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9.4%。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保持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率為零。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月養老金由1655元提高到1844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達到30萬元。對市內區60周歲以上困難老人和90歲以上高齡老人實施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開工建設保障房2.7萬套,竣工2.48萬套,分配入住2.06萬套。對267個貧困村實施精準扶貧,5.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750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山區教育扶貧工程深入實施,設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貼專項經費,累計發放2061.4萬元,資助學生29446人次。霞光大劇院主體竣工,絲弦劇場投入使用,51個社區文化中心提檔升級。
全市31家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市一院中心院區綜合病房樓、市四院新院區、市五院應急救援綜合樓等優質衛生資源倍增工程加快推進。新農合籌資標準由340元提高到390元,參合率達到98.4%。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連續五次入選全國幸福城市前十名,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