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周日表示,不應對我國城鎮化率有過高預期,基本國情決定2030年前后我國城鎮化率將保持在65%左右。
仇保興出席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和瞭望全媒體傳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4中國城市發展市長論壇”時表示,很多城市制定城鎮化率目標時將其設定為70%或80%,但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2030年前后我國城鎮化率將保持在65%左右。
仇保興指出,世界上的國家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新大陸國家”,外來移民為主,土地非常遼闊、地勢平坦的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等,城鎮化率可以達到85%以上甚至90%;第二類則是具有傳統農耕歷史的國家,原住民為主,地形崎嶇不平、人多地少,如法國、意大利、德國和日本,城鎮化率峰值一般只能達到65%左右。由于這些國家的市民的祖先都來自于農村,一般易發“逆城鎮化”現象。
仇保興還表示,在城鎮化過程中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不能盲目的將人口向一兩個特大城市集中,超大城市自動吸收人口,引發規模膨脹的惡性循環。作為農業大國的我國,小城鎮是為周邊“三農”服務的總基地,中小城鎮是人口流向大城市的攔水壩。
然而,近20年來,我國小城鎮的人口占城鎮總人口比重減少了10%。原本因有三,一是,政府的注意力和公共財力沒有投向小城鎮,幾乎所有的支農補貼和扶植政策都是繞過小城鎮直奔田頭的;其次,小城鎮本身,缺乏土地出讓金,沒有城市維護費,稅收體系不能支撐公共項目投資;最后,城鄉之間基礎設施投入和公共服務差距擴大。
仇保興指出,小城鎮重點建設方向為,一,要有一套城鎮規劃的管理機構;二,要有一套必要的基礎設施,如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三,要有一套地方化的綠色建筑和規范管理體系;四,按照城鎮常住人口規模統籌配置學校、幼兒園、醫院、文化和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