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16 10:56:27
來源:紅網 作者:張楠之
當鐵桿“耿絲”盧廷高因請愿,于10月15日被大同警方行政拘留后,“耿彥波粉絲團”再度為人熱議。這個松散的團體,成員包含老黨員、退休公務員、老教師、拆遷戶、包工頭、農民,各色人等。他們“挺耿”原因各異,有的感動于耿的鐵腕作風;有的在大拆大建中獲益;還有的在官場仕途升遷。他們為原大同市長耿彥波請愿,更多地是體現了一個美好愿景:希望政府高效、廉潔、雷厲風行。(11月13日《新京報》)
雖然繼任者一上來就承諾了將“新官理舊政”,作出了“凡是已經開工的政府工程,要全力保障”等“五個凡是”的保證,但在實際中,很多工程項目還是不可避免地停工了。無論在古城拆遷中受益還是渴望從中受益的人們,抑或是不想繼續利益受損的人們,或者僅僅是感動于耿的鐵腕作風的人,抱著各種各樣的目的,希望耿能回來——繼續鐵腕拆建也好,回來收拾“爛攤子”也罷。
當一屆政府的為政風格過分依賴某一個官員時,這樣的風格便不可避免地會打上強烈個人色彩的烙印。但官員與政府的關系,尤如營盤與兵的關系一樣,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政府永遠都在,官員卻有自己的任期。當官員結束任期離開此地之后,與其個性特別有關的一系列事物便會隨之而去。如此,“人亡政息”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座古城也不可能是一天就能造就的。短時間內大規模的大拆大建必然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當這些耗費超出一個地方政府所能承受的范圍后,必然意味著負債的持續增加。羊毛不可能出在牛身上,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造出的古城再漂亮,長期內當地納稅也不得不為了為此買單而背上沉重的負擔。
這種負責不一定直接表現在需交稅款的增加上,而是可能表現在生活便利程度降低、生活成本增加、遺留問題困擾、生活方式急劇的改變以及由此帶來的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上。即使耿能回來繼續主政大同,這樣的大拆大建的方式能夠繼續持續下去嗎?他能籌措到建設所需的巨額資金嗎?他能讓大同在短期內還上如此巨額的欠債嗎?在現實的情況下,這些恐怕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依法行政是以法治國的題中之義。依法行政的一個重要特征便是,官員個人的做事風格不會對政府的運行產生過度的影響,其一舉一動都在法治的框架內進行,任何事情都不會因為他而“一言以興之,一言以廢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同市“耿粉”們的這番舉動,恰恰說明,很多城市的主政者對城市的影響過大,甚至大到了決定一城興衰的程度,某一個時期來看這是一城之福,但從長期來看卻是一城之不幸。這種狀況必須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