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12 18:47:10
來源:荊楚網 作者:于文軍
年僅兩歲的幼童不慎跌入湯鍋重度燙傷,高額的治療費用讓經營小面館的家人一籌莫展。當地百姓得知后紛紛伸出援手,“全城吃面”幫助這一異地務工的家庭籌集資金,迄今已達38萬余元。目前,小建輝病情需要繼續觀察。醫院也已決定,為他減免部分費用。被愛心人士感動的陳軍楊、鄭聰夫婦已經商定,要在荊州長期把面館開下去。(11月10日《新京報》)
“全城吃面”令人感動,籌集的善款基本上來自并不富裕的中低收入者,這再次見證了民間大愛,說明廣大中低收入階層蘊含著守望相助的正能量,做慈善并非富人的專利,廣大中低收入階層也是做慈善的主體。認識到這一點并予以積極引導,對國內的慈善事業將會有巨大的推動。
“全城吃面”是民間自發的救助行為,對我們這個社會而言,必不可少。不過,面對救助對象,是不是都要由這種民間自發的救助行為兜底,是不是都要由這種民間自發的救助行為“包打天下”,這倒是需要思量的。并不是所有的救助對象都能引起媒體和社會的關注,有多少需要救助的對象沒有引起媒體和社會的關注?沒有引起媒體和社會關注的救助對象處境無疑是悲涼的。從這個角度看,小建輝是幸運兒。而那些沒有引起媒體和社會關注的救助對象必須得到救助,誰來覆蓋這些數量不少的救助對象?靠民間自發的救助行為夠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不言而喻,地方政府應扛這個大頭,民間自發的救助行為只能是一種補充。遺憾的是,在一些地方,政府的作為姍姍來遲,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在大病救助制度建設上的短板。地方政府應當趕快補上這一短板,完善大病患者及遭遇突發事故陷于困境者的救助制度,主動積極埋單,這也是民眾分享改革成果的必然。
令人欣慰的是:國內已經有地方政府開啟了破冰之旅。媒體報道:日前,河南省衛計委、財政廳、公安廳、人社廳、民政廳五部門聯合制定了《河南省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實施辦法》,辦法規定,“三無病人”,指無身份證明(姓名和居住地),無責任承擔機構(或人員),無搶救治療經費的病人和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低收入家庭成員等因突發事件和意外事故造成人身傷害,符合急危重癥搶救標準的病人的,政府將買單。這是地方政府對弱勢救助對象的兜底,值得各地借鑒推廣。在這樣的政策下,更多的小建輝們都有免費得到救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