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
《綠色住區標準》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標準是我國綠色住區建設領域首個行業協會標準,填補了我國綠色住區標準領域的空白,將對推動我國綠色住區實踐產生重大影響。該標準包含哪些內容?《城市化》雜志特邀住建部綠色建筑與節能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專家組組長、《綠色住區標準》主編人員開彥教授進行解讀。
開彥:《綠色住區標準》是人居委整合國內外優勢研究力量,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課題《中美綠色建筑評估標準比較研究》、《規模住區人居環境評估標準研究》等眾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歷時八年編制而成。這一成果凝結了業界諸多專業人士的心血和期望。
首先我想重點解說一下綠色住區與綠色建筑的研究領域范圍不是一回事。綠色建筑是當今國際公認的發展必然趨勢。我國綠色建筑標準編制重點通常以單體建筑作為研究對象,以節地、節水、節能、節材、保護環境“四節一環保”為主要內容,較少涉及周邊的環境、資源、交通等狀況。以單體建筑為主的綠色建筑很快就會發現它的局限性。而《綠色住區標準》把綠色建筑的理念和研究路線逐步擴展和延伸到城鎮住區領域,是為了適應我國住宅規模開發特征的需要,因為廣泛的綠色社會發展目標和文化服務地產的內容是單體綠色建筑項目所不能具備的。它定位于城鎮住區綠色建設的實踐研究,將更加有效地組織資源、能源、環境空間,更加容易實現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的綠色目標,也能更有效地組織市民生活、享受城市文明、創新生態宜居城市舒適環境。
綠色住區的內容豐富,涵蓋了建設場地整合、城市區域價值、住區交通效能、人文和諧住區、資源能源效用、健康舒適環境、可持續住區管理等七大體系。如此看來,《綠色住區標準》除了在內容上涵蓋綠色建筑建設的相關指標內容以外,還對城鎮住區建設中的綠色規劃要素做出規定,分類提出實施措施的技術指標,以提升城市住區的建設品質。重點是把引領社區居民綠色消費、倡導綠色生活作為綠色住區建設主導方向,把綠色生活方式、開放式街坊、綠色交通模式、資源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循環利用、健康舒適生活等內容作為重點。
同時,綠色住區的本質內涵不等于單純的節約,也絕不等于綠色技術的簡單疊加,具體來說有四大亮點:
第一,綠色住區倡導資源能源利用最大化。住區建設要盡可能保護好基址周邊的生態環境,在規劃設計中盡量保留場地內的植被和大樹,要充分利用好周邊已有的設施和配套,主張將住區建在公共設施配套成熟的區域,以更好地為居民提供便捷和高質量的城市生活條件。綠色住區倡導垃圾減量化,要求社區設置垃圾分類收集站點。
第二,綠色住區倡導城市與住區融合發展。主張對城市開放,城市與住區成為有機整體,共生共榮,使居民更直接享受城市空間、設施與文明。一個個被圍墻包裹的住區將城市無情的割裂成了碎片,城市沿街路面變得冰冷單調,沒有溫情和活力,住區自身的交通和服務也存在復雜多變的問題。
第三,綠色住區倡導人文傳承、社區和諧。住區是城市的細胞。居住文化的豐富與變化可以有效避免城市的千城一面。這種豐富和變化并不是無序的,而是要到地方文脈中去尋找,要到現代生活的需求中去尋找。綠色住區不主張奢華、鋪張的建設形式,主張回歸人性,重視文化內涵。強調通過公共空間的營造,創造一個環境宜人、交流便捷、歸屬感強的社區文化生活模式。
第四,綠色住區倡導綠色技術的優化與整合。通過全壽命住區建設與運營管理,保障建筑部位和設備系統節能設計的綜合協調與整體設計,突出節能。全壽命建筑與常規的同類建筑相比,應具備明顯的經濟性。在使用中,通過完善建筑性能,提高設備質量,減少電器、采暖空調等能耗,減少維修更新的日常開銷,增加建筑生命周期的適應性和可改性。
所以,綠色地產的開發不但繼承了綠色建筑原則精神,而且更加適合我國特征的綠色城市住區開發,新城新鎮的建設。綠色住區標準從單體建筑提升到建筑群體、居住小區甚至是一座新城、新區的范疇來推進,將會有更大的收益,更加有利于綠色生態城、智慧城市的規劃和策劃。綠色住區并不復雜,也不需要太多投入,關鍵是理念和思維的創新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