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01 18:05:4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王立彬、王敏
中央文件中一句“記得住鄉愁”,勾起多少人的鄉土記憶、親情回味!由此,“保衛鄉村,留住鄉愁”,成為行進在工業化、城鎮化快車道上的中國一個緊迫話題。
保護傳統村落不是保護遺址,棲居于其中的鄉親們才是那里的魂和魄。離開原住村民,傳統村落就沒有了活傳統,“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美景就會成為“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的荒涼。保護傳統村落,核心是保護村落里的居民,尊重他們的意愿,維護他們的權利,使他們不僅愿意留住在村落里,而且愿為保護村落風貌文化貢獻力量。
村民是創造村落歷史的主體。由于謀生需要或缺少文化自覺,村民可能有破壞村落的行為,但歸根結底,他們比任何外來力量都熱愛自己的家鄉,是保護傳統村落最可依靠、最應依靠的主體。農村建設中外來力量大拆大建、趕村民上樓等,是喧賓奪主甚至反客為主,是對村民權利的粗暴侵犯。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得人心。保護傳統村落也必須依法進行。我國法律明確了村民的村落合法所有人地位,為傳統村落保護提供了法制保障。目前正在推動的城鄉統一不動產登記,就是要賦予農村居民更多土地財產權利。這對于發揮村民保護傳統村落的積極性,將起到促進作用。
保護傳統村落,關鍵是要讓村民從被動保護轉變為自覺保護。這個自覺過程首先是明確村民作為自己村落家屋權利人地位的過程,也是村民物質生活改善和精神生活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讓村民切切實實感到,保護村落就是自家的事。正如《馬丘比丘宣言》所強調的,古村文化保護是為了使原生態的生活氣息、風土人情、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和諧適應的生活建設過程,而不僅是修繕物質載體--古村落、老建筑的過程。有村落無村民,有文物沒文化,這樣的結局必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