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近日,在河北省科協年會暨滄州渤海新區人才項目洽談對接會上,城市化委員會榮譽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浩坦言,“雖然海水淡化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相對于大部分城市的自來水價格,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偏高。”海水淡化產業化發展面臨諸多困難,需要政府全方位扶持和培育。
“我國研究海水淡化技術起步較早,目前初步形成了南、北兩大技術中心。” 王浩表示,1972年,國家海洋局在杭州第二海洋研究所成立了海水淡化研究室,現為杭州水處理技術開發中心,主要從事膜法淡化過程的研發;1984年,組建了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主要從事蒸餾法海水淡化過程的研發。“經過近40年的研發和示范,我國海水淡化技術日趨成熟。已建海水淡化裝置中,反滲透法約占總容量的74%,蒸餾淡化法約占25%,其他海水淡化法約占1%。”王浩說。
他表示,海水淡化一般要高于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成本。海水淡化成本包括能源費、藥劑費、設備費、管理費等。多級閃蒸成本相對較高,反滲透技術綜合能耗最低,但反滲透膜一般五年更換一次,固定成本較高。“應將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納入國家水資源配置體系和區域水資源利用規劃。”王浩建議,從國家水安全戰略的高度,鼓勵火電、石油石化、化工、冶金等高用水企業布局到沿海地區。
他認為,應將海水淡化項目納入公益性工程項目,給予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補助和配套政策優惠。同時,對為城鎮生活供水的海水淡化項目,其建設資金應由中央和地方財政給予補助;允許經批準為城鎮生活供水的海水淡化水優先進入城市自來水管網,對淡化水與當地自來水的差價財政應予以補貼;海水淡化涉及的管網視為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應納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影響海水淡化成本的最大因素是能源費,要從國家水資源戰略和社會效益的角度,將‘水電聯產’政策上升到國家層面,增加‘水電聯產’電廠的發電靈活性,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王浩說,膜法海水淡化中,電的成本占到總成本的一半左右。同時,淡化水輸送需要另外建設輸水管網,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的淡化水成本要高于傳統供水價格。這就需要政府給予電價、水價、稅收等特殊優惠政策,否則海水淡化企業和設備制造企業均難以正常運行。
在王浩看來,還應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利用新技術。以熱膜耦合技術為例,從全球已建成的熱膜耦合項目來看,綜合成本較傳統技術低10%~15%左右。同時,正向滲透膜、電滲析、膜蒸餾等新技術和石墨烯等新膜材料快速發展,正在或將要進入產業化階段,這將使海水淡化產業發生劃時代的變革,噸水成本將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