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財政廳不斷加大投入,改革資金安排方式,創新環境經濟政策,著力支持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工程。
據了解,“十二五”以來,江蘇省各級財政不斷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列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加大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力度,確保財政用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支出的增幅高于經濟增長速度、高于財政支出增長幅度。2013年,全省財政節能環保支出229.18億元,比2010年增長63.83%,年均增長17.89%;2014年全省預算安排節能環保支出245億元,比2013年增長17.73%。
在加大投入的同時,江蘇省不斷創新環境經濟政策,完善環境制度建設。一是建立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該轉移支付資金由保護地政府全部用于生態紅線區域內的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和生態補償。二是建立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強化水環境保護責任。按照“誰達標、誰受益,誰超標、誰補償”的原則,建立上下游雙向補(賠)償制度,強化水環境保護責任,改善水環境質量。三是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截至2013年底,太湖流域試點企業繳納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費6363筆共計2.41億元;完成水污染物排污權交易2031筆,交易總額6829.51萬元;完成全省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污權交易24筆,交易總額9356.61萬元。
在改革資金分配方式方面,江蘇省采取三項措施。一是整合專項資金,集中投入,形成合力。按照專項資金性質不變、安排渠道不變、監督管理不變原則,將現有省級用于生態文明建設的30多個專項資金整合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資金,并逐年大幅度增長,到2014年該專項資金規模達到100億元。集中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每年整合省以上用于農村環境投入的資金45億元用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全面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面貌。二是切塊分配專項資金。將部分省級專項資金按照因素法切塊分配到市縣,由市縣根據地方實際情況統籌安排項目,減少過程成本,加快預算執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實行以獎代補。對省級城鎮基礎設施的區域供水、污水管網、垃圾處理、農村飲用水安全、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等專項資金采用以獎代補方式給予補助,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補助機制,引導地方政府及社會資金的投入。
此外,江蘇省不斷拓寬融資渠道,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金融支持。一是積極利用亞行貸款。為策應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戰略的實施,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提高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2009年6月,省政府決定利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實施江蘇鹽城濕地保護項目,該項目總投資4.92億元人民幣,其中利用亞行貸款3690萬美元,省財政分年度安排2億元,其余由地方籌措。目前,該項目已啟動實施,預計2017年結束。二是積極利用清潔發展委托貸款支持省內節能減排項目。清潔發展委托貸款主要用于支持有利于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自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開始發放貸款以來,該省財政廳認真規范項目申報評審程序,甄選優秀項目,為鼓勵各地積極申報項目,省財政對申報成功的項目給予50%的貼息。截至2013年底,江蘇省已有13個項目獲得近6.37億元優惠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