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轉塘:杭州城鄉統籌示范區
時間:2010-08-19 10:10:52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 斯董瑾 趙海旭 
過西湖,繼續往西,緊貼著錢塘江的之江沿線,一座現代化的新城正在拔地而起,而在新城的北面,還有三十平方公里的原生態旅游區,有著萬畝茶園、山野幽谷、飛瀑流霞,這里就是美麗的轉塘。西湖之西,以西為貴,轉塘和西湖近在咫尺,她不僅擁有城市的便捷,更擁有原生態的美麗,已成為都市里的杭州人最向往的生活之地。

  在杭州市之江新城建設的三年時間里,轉塘在市、區、街道三級政府的主導下,完成90多個項目,近4000戶農戶,400余家企業的拆遷工作,進入了城市化全面建設、發展、管理和服務的新階段。轉塘如一輛高速運行的列車,演繹著從鄉鎮到街道的華麗蛻變,成為杭州城鄉一體化的示范區域。

  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打造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樣板

  ——從“灰色”經濟時代邁向“五彩”經濟時代

  遠處,青山如黛延綿起伏,近處,綠樹叢中的廠房若隱若現,沒有黑煙,沒有廢水,沒有噪音,這是轉塘街道工業區獨特的風景線。上個世紀80年代初,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轉塘街道從集體種田走向了開礦賣石頭賣水泥的工業化時代,以“灰色”為主基調的石頭、水泥經濟成了轉塘地區的支柱產業。如今,雙流水泥廠華麗蛻變成鳳凰國際創意園,杭州卷煙廠項目落戶轉塘、10%留用地項目相繼開工,以“飲用天然水”為主要產品的農夫山泉有限公司更是把家安在了生態環境優美的轉塘。在外人看來,近年來轉塘街道在經濟發展中大動作頻頻,其實這些只不過是轉塘街道從賣石頭時代步入科技時代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以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引領,轉塘街道正全力開拓屬于自己的“五彩”經濟時代。

  綠色產業:轉塘有優越的自然環境,首當其沖發展的當然是以綠色為代表的“旅游休閑經濟”。白龍潭、大清谷、龍塢茶村……風景秀美的轉塘,早已經成為杭州人的“后花園”,每逢節假日,茶村各家農家樂的門口,總是停滿了來自市區甚至周邊省市的車輛,喝喝茶,吃吃農家菜。城里人在這里休閑娛樂,不僅讓農家樂的主人鼓起了錢袋子,也帶動了茶葉直銷的新模式。有萬擔茶鄉之稱的龍塢片,是西湖龍井原產保護地的重點區域,茶園連綿起伏,茶葉品質優異,休閑農業的發展,不僅讓城里人買到了正宗優質的西湖龍井茶,更讓茶農們賣出了好價錢,解決了農家賣茶難的問題。

  藍色產業:“創意就是為了突破紅海的殘酷競爭,走出一片的新藍海”,藍色就是創意產業的顏色。如今,“創意經濟”已在轉塘異軍突起。轉塘轄區內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不僅為轉塘帶來了人才優勢、資源優勢,院校的本身就是充滿創意的建筑群落。位于轉塘核心區域的鳳凰創意國際-之江文化創意園,經水泥廠廠房改造而成,建筑獨具特色,更吸引了影視、創作、設計等各種類型的公司入駐。轉塘充滿獨特原生態風情的村落,還吸引了眾多藝術家的目光,外桐塢、長埭、象山等許多村落已經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在此匯集,充滿激情的頭腦風暴也每天在這里上演。

  銀色產業:高新技術企業銀色的光輝照亮了轉塘的“園區銀色經濟”。近年來,轉塘街道轄區三大工業園區的建設完善,吸引了眾多高新技術企業的落戶和生產,花園式的園區環境,優質的企業服務,完善的基礎設施,為杭州煙廠、農夫山泉、德力西、方泰電器有限公司、華方數控等項目的建設和投產提供了優越的環境。

  金色產業:作為杭州市主城區地域面積最大的街道,轉塘街道可利用的土地也最多,空間的優勢也為商貿產業提供了發展前景。作為轉塘村級經濟支柱的10%留用地商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江口商貿大廈、龍心田城大廈、象山中環國際大廈、轉塘國際大廈、大諸橋商務會所、葉埠橋龍谷度假村、大清溫泉酒店、葛衙莊疊翠灣度假村等多個項目紛紛上馬。其中,江口大廈成為轉塘地區首個稅收千萬元樓宇,象山還有近期引進的龍王沙項目,注冊資金達3000萬美元,成為西湖區首個成功引進外資的留用地項目。廣闊的土地使得“商住產業”越來越閃爍出熠熠的金光。

  橙色產業:橙色代表著和諧與和平,在轉塘,“橙色服務經濟”也開始嶄露頭角。目前,街道范圍內不僅有“綠城”、“公元”等知名的物業管理公司管理高檔小區,隨著農居點的回遷安置,很多村社都成立了自己的物業管理公司,他們不僅服務各大農居點,而且還進軍商業樓宇。人氣的集聚直接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依托杭州繞城高速、杭千高速等交通優勢,“餐飲住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味港餐飲、云棲海航酒店、玫瑰園度假酒店、假日之星等酒店遍地開花,“電力物流基地”、“養生堂物流基地”等項目在街道轄區范圍內落戶。

  統籌城鄉基礎建設,打造綜合發展環境的示范

  ——之江新城的樣板區,杭州西部的后花園

  杭州市城市國際化戰略的實施,開啟了二十大新城和一百個城市綜合體的建設,為轉塘提供了從建區到建城的機遇。轉塘借助了之江新城建設的東風,基礎建設日新月異,橋梁路網四通八達,商貿住宅精品紛呈,成為接軌主城區,又超越主城區的現代新城。因此,轉塘的城鄉統籌,最大的特色在于既有城市化快速推進區,又有新農村生態保護區,既展現了杭州城郊現代新城的風貌,又成為杭州西部的精致后花園,在78公里的土地上,演繹著城鄉共榮,全面提升的美麗蛻變。

  4年之前,轉塘老百姓要到市區,只能坐308路通道車,到杭州起碼要1個小時。如今,公共交通更新升級,不僅到市中心只需30分鐘,而且以轉塘為核心到留下、雙浦、富陽等周邊地區的公交線路也四通八達。3年來,之江新城主干路網基本形成,云河路、科海路、楓樺路、之浦路、珊瑚沙路等四十多條道路相繼建成,道路總長達到53公里。不僅從轉塘連接市中心,以及周邊地區的道路全面貫通,而且區域內部路網進一步完善,社區和社區之間,村落和村落之間,基本按照市政道路標準新建了道路。今年3月份,之江大橋動工建設,又使轉塘跨入了錢塘江時代這一主題。其東接彩虹大道,西接320國道,全長約5.6公里,雙向6車道,是一條連接之江新城與濱江區的重要通道。之江大橋的動工建設打破了風景區相對獨立的局面,能夠緩解之江路假日的車輛擁堵,同時,還促進了之江區和濱江區在產業上形成互補,提升規模效益。未來,轉塘地區的快速公共交通將進一步優化,引進快速公交、地鐵等更多交通上的利好規劃已經敲定。

  轉塘生態環境優美,歷來是九溪玫瑰園、景月灣、九樹、陽明谷等高檔別墅聚集區,在杭州人心目中是富人才能居住的區域。但之江新城的建設,使轉塘的商住氛圍逐漸濃郁,轉塘被作為杭城未來的新居住中心,逐步形成了“之江轉塘板塊”。目前,云溪香山、贊成嶺上、新帝朗郡、篁外山莊、公元沐橋、高爾夫藝墅等眾多品質優異的樓盤相繼建設開盤,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把家安在轉塘。同時,轉塘街道按照“民生優先,公建配套優先”的原則,大力推進八大農居點建設,并積極推動之江醫院,配套幼兒園、小學、農貿市場等公建建設。如今,轉塘已安置農居房2440套,安置農戶1341戶,近期即將交付的有2796套,在建農居18.56萬平方米,未來的轉塘,將力爭在農居安置和農居管理上做樣板,讓土生土長的轉塘老百姓真正感受商品房的住宅品質,享受城市人的生活服務。

  轉塘向來以山水兼備而聞名,山林和水面占了街道總面積的50%以上。在之江新城建設中,充分發揮轉塘水景資源豐富的特點,將景觀河道建設與綠地主題公園建設相融合,形成水景結合,綠地相連的景致。如今,轉塘已對二輕浦、上泗沿山河、團結浦等十幾條河道進行景觀砌石、綠化造景,修建河邊游步道,同時,還沿河道景觀,設計和建設綠地公園,新建了轉塘中心水景公園、大諸橋公園、雙流公園等,綠地面積1.8萬平方米,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休閑信步的好去處。

  “背依尖刀山,面對錢塘潮”。轉塘就像錢塘江畔的一間綠茵工廠,天然氧吧。而在今后的三年里,轉塘北部的近三十平方公里的原生態區域,將形成一個城市綜合體,九個風情小鎮獨特的休閑旅游村落群。轉塘街道將充分挖掘每個村莊的獨特資源和文化底蘊,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思路,以龍塢國際旅游綜合體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特色村社打造,形成外桐塢“風情小鎮”,上城埭“休閑茶村”、大清“戶外拓展”、慈母橋“孝文化”、何家“影視文化”、龍門坎“龍文化”、里桐塢“高爾夫風光”、長埭“農家會所”、西湖茶場“茶博展示”的百家爭鳴、各具特色的業態規劃,全力打造“一體九鎮”的鄉村旅游深度體驗游線。同時,通過保護和提升“宋城、大清谷、白龍潭、龍塢茶村”四大旅游品牌,開發挖掘外桐塢藝術村落游、中國美院藝術院校游、鳳凰國際創意游,南一堂藏龍谷農家文化游等新興旅游項目,形成多條精品旅游線路,使杭州人到轉塘來游玩有更多的選擇。

  軟環境是旅游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近期,轉塘將新設立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接待中心、游客投訴中心等服務機構,健全旅社、餐館、娛樂、無線網絡、購物場所、停車場、公廁等配套服務設施,設置、完善和規范旅游交通標識標牌和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便捷服務。同時,西山游步道已基本貫通,景觀河道、飲用水,鄉間小道、古井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旅游配套服務環境越來越優化。同時,游客還能通過旅游指南手冊和“轉塘旅游網”,了解和選擇轉塘的景點游玩。街道還建立了“農家樂”行業規范,完善增添消防設施,加強食品衛生檢查,預防旅游安全事故發生。

  隨著社會結構的老齡化加速以及“四二一”家庭模式趨勢的越來越明顯,轉塘老人的養老意識越來越強烈,“不想過多地依靠子女,經濟上能保持相對的獨立性’的想法越來越多。2009年轉塘街道新增雙低養老保險122人,新增城鎮居民養老保險1055人,新增老年生活補貼604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2086人,參合率達到99.2%,其中農民參保6715人,參合率達到99.41%。2010年,轉塘街道大力開展創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以“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為重點,全面落實就業援助政策,促進了勞動年齡段人員的就業。

  為了完善基層服務和管理網絡,切實解決農民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提升農村社區文明程度,街道花大力氣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站,以“三位一體”社區管理新體制為突破口,以“一門式服務大廳”建設為平臺,完成了所轄16個村的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和站點建設,逐步形成以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為主體、室內外專項設施相配套的農村社區服務設施體系,讓村民們省時、省錢、省心地辦理各項手續,被廣大村民贊喻為“村務超市”。同時,利用農村社區配套用房引入商業、餐飲等便民服務點,并根據農村社區實際設置菜場、學校、教育培訓等場所,努力為農村居民構建“十五分鐘生活圈”。該街道南村的規范化管理和服務水平更是創出了全國水平。

  在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中,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轉塘街道辦事處越來越重視老百姓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一方面大力開展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5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建設,完善并新增苑點建設,檢查、維修、更換健身器材,確保居民健身活動安全;另一方面加強文體隊伍建設,積極組織展演活動,組織重大節慶期間的文藝活動,積極開展和舉辦送戲下鄉、送電影進村、村社籃球賽、登山比賽、趣味體育比賽等各類活動。

  統籌城鄉公共服務,

  打造群眾平等享受

  優質生活的典范

  樹立發展黨建雙品牌,

  打造基層組織

  創先爭優示范點

  打造杭州市城鄉統籌示范區,關鍵靠黨的領導,重點看發展的速度。因此,轉塘街道堅持“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黨建”,樹立發展黨建雙品牌意識,要求各基層黨組織立足自身優勢,做到黨建強、發展強。通過樹立雙品牌,轉塘不僅造就了一支鋼鐵隊伍,創造了“白+黑,5+2”的之江精神,創造了征遷“轉塘速度”,“轉塘經驗”,更推動了一批黨建強、發展強的基層村社,推動了村社經濟、社會、服務功能的跨越式發展。

  黨建強要強組織。轉塘按照“一村社一品牌”的思路,圍繞加強黨建、發展經濟、服務民生、提升社區建設,開展基層組織創先爭優示范點爭創活動,打造各具特色的黨建示范典型,形成“黨建帶發展,發展促黨建”的良性機制。黨建強要強創新。轉塘街道黨工委為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針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成立“兩新”組織黨委、推進區域性黨建工作。并建立企業黨員聯系職工制度,實行黨員聯系職工包干制,將“網組片”工作延伸到“兩新”組織,全面打造企業發展強、黨建強雙品牌。同時,轉塘街道率先推出了村級黨組織書記“異地交流、跨村任職”舉措,任命經驗豐富,精明能干的書記到薄弱村跨村任職,幫助薄弱村理順關系,培養干部,渡過難關。同時,轉塘街道還在杭州市率先成功起用了E點通直播互動信息化綜合平臺,在街道和村社層面實現了視頻直播。黨建強要強干部。街道黨工委要求黨員干部以強自身提高自身修養,以強本領提高履職能力,以強作風樹立良好形象,以強基礎鞏固執政基礎,以強合力營造和諧氛圍。同時,轉塘堅持在新城建設中鍛煉干部隊伍,充分發揮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比能力、比干勁、比形象、比貢獻,發揚“白+黑,5+2”的之江精神,積極為發展獻策出力。

  強發展要比速度。轉塘當前發展的重點就是拆舊鎮,造新城。轉塘創新推行的“整村連片”模式,較好地解決了“零敲碎打式”拆遷模式帶來的價格平衡難、回遷安置難、建設協調難等系列問題,在2009年,全年拆遷62.3萬方,創造了拆遷的“轉塘速度”。同時,在農居點安置上,轉塘創新實施部分安置法,根據有限房源先安置一套,解決老百姓緩解過渡難。2009年,有1200戶拆遷戶做到了拆了舊房,馬上住進新房。強發展要比經濟。近3年來,轉塘街道村級集體經濟快速增長,尤其是可用資金過百萬元的村社數量增加較快。2007年以前,轉塘還沒有一個村社的可用資金超過500萬,2008年,就有3個村突破500萬,2009年,更是增加到4個。其中,江口社區和珊瑚沙社區年可用資金甚至突破了千萬元的關口。強發展要比服務。城鄉統籌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農村百姓享受城市的服務。因此,轉塘重點打造撤村建居社區的精品亮點,在社區建設和管理上打造示范點,努力打造一批環境最美、服務最優、生活最便、理念最新、制度最全、作用發揮最好,氛圍最和諧的社區典型。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