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鋪開”的國資改革似乎正在為資本市場添加新的助燃劑,而其中最受關注的北京區域“混改”也似乎已箭在弦上。
8月北京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市屬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對北京市國企改革的路徑及方向做出安排,而這也是北京市印發的第一份有關國資改革的意見性文件。在《意見》中明確提出將大幅提高北京市國有資本集中度,其中80%以上的國資將集中于社會公共服務、基礎建設等領域。而國資改革也將按城市公共服務、特殊功能以及競爭三類分別展開,而鼓勵民企參與國資重組、優化國資配置效率也成了《意見》所部署的重要改革方向。
北京“混改”空間透析
優化國資配置、提高資本集中度,無疑將成為北京國資改革的目標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市國資委監管企業67家,上市公司達到46家,總市值超過5500億元,已退出了874戶劣勢企業,而截至2013年12月底,市屬企業資產總額2521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
根據北京國資改革的方案描述,2020年北京國有資本集中度將大幅提高,其中80%以上的國有資本將集中至公共服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前瞻性戰略產業、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民生等領域。
與此同時,《意見》還從存量和增量兩個維度對提高國資集中度的實施路徑予以闡述:一方面將推動國資向優勢產業集中,另一方面鼓勵國資涉足戰略性新興、文化創意等領域,并加大對節能環保、民生工程等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
“目前國資分布過散、戰線過長,不少處于產業鏈、價值鏈的低端環節,要實現國資國企改革的發展目標,就必須提高國資的集中度”,北京市副市長張工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稱,“圍繞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產業發展趨勢,引導企業聚焦主業,大力壓縮管理層次,向價值鏈、產業鏈高端環節發展,加快培育以品牌、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新優勢。”
提高國資集中度的內容還包括國資需在部分不具優勢、低效、高耗能及高污染等落后產業或環節中“退出”。
“國資增量一般不再以獨資增量方式進入完全競爭領域;在清理低效無效資產方面,將推動國資從不具備競爭優勢、效率低下的企業退出。”在《意見》中指出:“從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產能的產業以及低端環節中退出,把騰退出的資源用于發展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產業。”
北京國資企業被明確劃為三種類型,即城市公共服務類、特殊功能類以及競爭類。
而北京市國資委副主任張憲平曾在今年5月的一次報告會上的透露,目前城市公共服務類資本在北京國資中占19%,特殊功能類資本占22.6%,競爭類分為一般競爭類和戰略支撐,共占58.4%。
在《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市公共服務類和特殊功能類企業中的國有資本應占到總量的60%以上,而競爭類企業則以戰略支撐企業為主。其中,前兩類的股權結構仍將保持國有控股,而在競爭類企業中,則可實現相對控股、參股,甚至“有序進退”的結構。
按照《意見》的有關口徑,這或意味著尚有部分北京國有資本將等待從“競爭類”企業向“公共服務”及“特殊功能”類企業轉移;其中競爭類國企的國資占比需由當前的58.4%削減至40%以內。換而言之,到2020年以前,僅在競爭類國資中將至少有近三成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空間可供民營資本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北京國資改革而言,當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個方向將是在更多國資旗下的一級企業中推進。
“目前部分市屬國企中的二、三級企業已經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如能在一級企業推進,國企股權多元化將進入更高的層次。”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崔長林指出,“在一級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既可以在實現集團控股前提下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又可以通過引進社會資本,加快國有企業融入現代企業制度中去。”
資本的三大“掘金”之機
機會一:國資“證券化”預期提前
在各地開展的國資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無疑是當中的重中之重,而這種趨勢體現首都也難以例外。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上市加大國有資產證券化比例將成為國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之一。
“具體的路徑包括推進市屬企業與央企、跨國公司和外資、民企、各類社會基金和戰略投資者的合作。”張工表示“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將市場、社會、出資人三者力量結合,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共同推動市屬企業主業上市或整體上市,使上市公司成為國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事實上,資本市場中并購重組的提速也在為北京部分國資的整體上市及證券化提供環境支撐,而相應的整合或已出現在部分公司中。
早在2012年初,北京國資委對旗下京能集團與熱力集團實施資產重組,同時推進重組后的業務整合和機制創新。而再早之前的王府井(600859.SH)、首旅股份(600258.SH)交換同類項,首旅股份、燕莎、全聚德(0021860.SZ)資產整合以及北京二商集團、北京市水產總公司、中國海洋置業公司3家公司合并都是北京國資歷史整合中的成功案例。
8月20日,翠微股份(603123.SH)發布公告稱,其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北京當代商城及甘家口大廈的資產購買計劃已獲證監會核準。而這一海淀區國資旗下的三家百貨公司的重組,亦將成為北京國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序幕。
“此輪深化改革將加快推進特別是競爭類企業整體上市,至少主業整體上市。整體上市可以減少上市公司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效率。為此,上至國務院國資委,下至各省市國資委,一直強調國企改制上市必須摒棄或抑制部分上市而走向整體上市。”安信證券在其最近發布的一份有關北京國資改革的深度研究報告中如此寫道。
“在一些集團企業內部,存在上市資產較少的情況,相關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可以通過資產注入或并購重組的方式將部分非上市資產證券化。”深圳一家券商分析師顧萍(化名)指出,“這種內部的并購整合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
事實上,除金隅股份(601992.SH)、首開股份(600376.SH)這些證券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外,旗下主營業務已整體上市的北京國資企業仍較為有限。這或意味著,北京國資改革中的資產上市空間相對充足;與之相伴隨的是,可作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平臺,多家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重組、資產注入預期也將明顯升溫。
“加快國有企業特別是競爭類企業上市步伐,推進具備條件的一級企業實現整體上市。到2020年,國有資本證券化率力爭達到50%以上。”《意見》指出。
“當證券化作為混改的一個主要形式后,相關公司的資產注入、企業上市以及并購重組的預期將會到來。”顧萍坦言,“特別是一些主營業務的注入,將會對這些公司構成利好。”
機會二:國資“機制革新”或將提速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牽頭之下,有關國資企業的股權結構和治理機制也將得到進化。混合所有制、股權激勵等機制改革的啟動,既將對國資的治理結構帶來良性促進,也將使原有的國企監管方式實現“換水”。
“根據企業功能定位,分類完善治理結構、分開展開績效評價、分類考核。引導企業按照不同目標發展,探索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監管的有效方式。”《意見》指出,“國有股本低于50%的企業不再簡單套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監管制度,實行更加市場化的監管機制。”
在這一方針之下,擁有“央企”資源又同時背靠中關村企業人才優勢的北京“混改”便擁有了更多可改革創新的空間。
《意見》還明確提及北京國資要和央企、中關村企業、區縣企業互相參股。
“北京有很多央企,這是很大的財富。北京國資改革與央企‘混合’有很大空間,央企的實力、中關村的人才,將為混合所有制提供優勢。”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總體來看,北京國資改革要和央企、中關村企業、區縣企業互相參股,這屬于利用首都的優勢進行改革。”
據上述安信證券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認為,北京混改受益上市公司的邏輯順序中,其認為首先除了涉及通過整體上市,加大國有資產證券化比例外,北京市屬企業和中央企業、中關村企業優秀的資源開展合作的企業則將緊隨其后。
據安信證券推測,中關村園區注冊的北京國資旗下上市公司積極響應國企改革的可能性更大。
國企通過“機制革新”所帶來的股權結構進化又或將成為有關上市公司的又一受益點。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員工持股計劃也可能將在此次北京國資改革中浮現。
《意見》指出,要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鼓勵關鍵崗位的企業經營管理者和科研技術骨干持股。
“實行骨干持股要建立在混合所有制基礎上。” 原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周放生表示,“就是說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股權結構應該是三元結構,即國有股、民營股和骨干股。大體上應各三分之一,這樣有利于形成相互制衡、相互促進。”
“老國企通過股權激勵提高經營效率。”上述安信證券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稱這也將是上市公司受益北京國企改革的機會。
機會三:聯姻京津冀一體化
北京國資改革也將同環首都經濟圈下的京津冀一體化概念的重合,將是北京“混改”的又一大特點。
今年3月,有關京津冀一體化的傳言曾引爆資本市場;彼時包括寶碩股份(600155.SH)、恒天天鵝(000687.SZ)、華夏幸福(600340.SH)等在內涉及有關概念的股票在大盤萎靡的三月份逆市上漲。4月9日,由國家發改委拋出一則“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 ”的消息,正式將傳言中的“京津冀一體化”概念正名為“首都經濟圈一體化”。
除了區域重合,圍繞著環首都經濟圈規劃可能涉及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環保、新能源等概念也將與北京國資改革的重點行業密切關聯。為加快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新能源產業、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循環產業、生態修復產業、生態農業將獲得新的投資機會。
上述安信證券報告認為,國企改革與京津冀一體化相輔相成。“北京混改將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整體戰略相一致,而在這一過程中產能異地更新換代,尋找與效益最佳的結合點。”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天津和北京的有關國資改革文件和路線圖紛紛出爐。
“目前,河北省暫時還未出臺明確的國企改革意見,我們相信在北京國企改革和天津國企改革的政策帶動下,河北國企改革指日可待。”上述安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