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顧晴 報道)8月30日,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歐盟駐華項目協調員、教授尼古拉·彼得森 (Nicolai Peitersen)《道德經濟》中文版新書發布會在北京新國展舉行。
參會嘉賓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國別主任Patrick Haverman 、Hannah Ryder、中國-歐盟政策對話支持項目主任Juergen Ritter、Chris Brown、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高級政策顧問陳梅真、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投資官員牟小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生、中國國家行政學院國際部綜合處副處長盧曉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劉寶成、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張幼云、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李津逵、秘書長蔡義鴻、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助理秘書長方莉、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副處長李海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新工場協力中心徐啟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所副主任付志勇、香港恒德匯智有限公司合伙人江倩、重慶金陽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達平、大眾汽車集團市場與銷售管理殷鶴彬等出席發布會。
作者尼古拉·彼得森 (Nicolai Peitersen),2005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道德評價工具;1999年,在丹麥推出了首個公認的智庫。是中歐城鎮化領導力項目的首席歐盟專家,同時還是某些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及非營利性組織的專家顧問。其職業生涯開始于丹麥中央銀行和倫敦摩根大通投資銀行。
《道德經濟》一書的研究圍繞著“倫理對商業的挑戰”展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不能再走資本主義企業老路”的觀念已逐漸成為共識。米爾頓?弗里德曼關于“企業本應專注于追求利潤”的著名主張轉而成為“行善的力量”。“綠色”與“道德”成為企業新的營銷訴求。《道德經濟》重點研究道德能否將企業、消費者、投資者、員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目標轉移到超越利潤的社會目標上,并使這種轉變成為新型“社會契約”的基礎,從而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統一的道德經濟。隨著社會媒體的蓬勃發展與人們道德意識的逐漸加強,將道德經濟作為一個獨特的分支來探討,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
主題演講
發布會上,尼古拉·彼得森在做新書主題演講中,首先向前來參加新書發布會的嘉賓表示感謝。談及這本書在中國出版的初衷,他說:“3年前,我決定帶著家人來到中國,因為我堅信在中國能夠更好地貫徹道德經濟,可以向全球展現如何推行道德經濟,但在歐洲推行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就是我來中國的原因。在過去3年里,通過和來自中國不同區域的中國高級官員對話,加深了我對中國的了解。讓我感動的是,我看到這里的人們非常渴望在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傳統文化與適合中國發展的模式之間建立聯系。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的發展也證明了,自由資本主義并不適合中國的發展。中國人民在尋找一種模式,能夠自由地表達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尋找他們作為人類所要表達的價值觀。這也是我在書中提到的道德危機。”他預測,社會主義經濟包括道德經濟是我們要倡導的經濟體系的核心,未來可能會替代資本主義經濟。
在與作者的對話與互動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國別主任Patrick Haverman說:“對聯合國來說,道德經濟是一個全新的模式,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正在積極地探討這一問題。我們認為,經濟不僅僅是GDP,它還涉及社會、環境以及人類發展等問題。發展議題不僅僅是政府關心的問題,中國的百姓也應該有發言權。目前我們在中國的8個城市推廣城市評估案例,邀請當地政府加入我們的項目,等到他們反饋之后,一起加入評估,推動項目可持續發展。”他還表示,目前,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在中國非常受歡迎,我們應該利用好這些渠道,讓政府知道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
《道德經濟》中文版譯者劉寶成,從自己多年來對于經濟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國3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模式闡述了對于“道德經濟”的看法。他說:“關于倫理,中國有豐富的土壤,但我們也要坦承,關于經濟的倫理,在中國是空白。西方經濟走過了幾十年之后,開始思索許多根本的問題,就是人類發展的終極問題。”
在劉寶成看來,經濟的發展模式從自然經濟走向工業經濟,又走向信息經濟。但并沒有解決人們的困惑,反而讓困惑進一步加深了。“現在,我看到了一絲曙光,那就是道德經濟。就是把道德金融化、貨幣化,在德經濟的體系里面,我們放棄傳統的意識形態,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就叫它道德。今天,盡管中國人的壽命從平均49歲到現在的75歲,人均收入增長了34倍,但卻沒有這么強的幸福感,這就說明我們需要對道德與理想的追求。”
交流互動
李津逵說:“劉寶成老師對于道德經濟的一番闡釋,讓我們更加理解了只有莎士比亞才能翻譯莎士比亞。我們太缺乏像劉寶成老師所做的這樣的工作。自從1952年中國的院系調整之后,中國高等教學是以中文為主的教學。到今天,改革開放的第二代的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在寫他們的博士論文時,其中的注釋多數還是以中文文獻為主。我所研究的城市歷史也告訴我們,只研究中國文獻是不可能了解中國城市史的,特別是在100年前,世界所有先進的城市文明都來到了中國,只讀中國文獻是不可能了解當時的歷史的。比如,美國漢學家羅威廉寫漢口的歷史,他的注釋是50頁,多數是英文以及其它的外國資料。尼古拉的《道德經濟》這本書對于今天的中國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正在進入一個轉折點——就是快速發展造成的失衡,這需要一個道德層面的平衡。”
發布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