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域經濟“抱團”發展的趨勢下,國際性大都市北京,越來越需要有廣大腹地的支撐。2014年8月2日,北京市與河北省政府在京簽訂京冀七協議,正式啟動環京區域對北京各方面產業的承接。
此舉有效加強了京津冀三大地區在港口物流、海洋經濟、海水淡化、節能環保等產業上的互動,加之未來不久將計劃打造的環渤海自由貿易區,整個“大北京范圍經濟圈”將進一步被盤活。業內人士預測,3至5年后,環京區域的發展將基本實現與北京同城化。
北京購房需求“外溢” 環京區域成熱門選擇
近年來,因受限于城市土地資源,北京持續加速擴張的發展和不斷激增的人口數量逐漸出現“外溢”;同時,受制于北京高房價、空氣污染、交通擁堵等壓力,越來越多京城地區的人開始走出北京,將自己的置業目光轉移到價格較低、環境優勢明顯的環京區域。
為了承接首都這一“溢出”效應,河北省積極提出了“環首都經濟圈”的發展規劃,在鄰近北京將近1000公里的范圍內,建設包括張家口、廊坊、淶水等13個縣市在內的發展特區。據知,通過政策引導和產業規劃,上述發展特區不僅將實現區域產業價值的升級和配套設施的完善,還將為北京解決不堪重負的居住需求問題。
目前,環京區域已呈現出成為新人居熱土的潛質,很多具有市場知名度的一線房企如萬科、萬通、綠地、孔雀城、華銀等紛紛入駐,將當地樓市的血液激活。數據顯示,大量從北京市轉移至周邊區縣的置業需求,正在助推環京區域的樓市房價,其中漲幅最高的樓盤甚至達30.61%,可見其市場號召力。
得天獨厚 河北省成養老地產熱土
據最新統計,2014年北京市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將達300萬,占總比逾14%。嚴峻的社會養老需求,迫切需要在大北京范圍地區建立起相應的養老產業,而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北京的河北省因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同時獲得政策的扶持和有志于養老地產房企的青睞,逐漸興起成養老健康產業的熱土。
目前,在已知的計劃籌建養老基地的13個區縣中,擁有優質空氣質量和山水環境的區縣更受青睞,如緊鄰房山的淶水縣。記者在實地看到,淶水縣早在七年前就已經開始進行養老產業方面的研究和建設,現已步入成熟階段。當地政府對該區域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僅華銀天鵝湖一個項目,就已擁有27000個養老床位,已成為目前開工面積及竣工面積最大的養老產業城。
填補市場空白 天鵝湖創新養老地產
華銀天鵝湖的成功并非偶然,這與淶水縣政府結合產業定位,數十年來堅持環境優先的發展思路是分不開的。淶水縣擁有1650平方公里的土地,與北京接壤面積長達110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60%,負氧離子高達10000個/立方厘米。野三坡、十渡等國家級風景區環繞。
專家表示,目前中國的養老客群對于養老地的選擇更趨于主動化,距離北京1小時內車程內,又擁有良好的山水環境及空氣質量的地區將成為銀發經濟的崛起地。但這種經濟并非快餐經濟,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強的經濟。這意味著開發商的經營模式和售賣邏輯要發生重大改變。
據調查,在華銀天鵝湖的自住意向客群中,有38%以上系為父母購買的青年,這些青年本身均在北京市中心工作,但相比空氣污染嚴重、交通環境擁擠的北京,他們表示更愿意讓自己的父母在相對安逸平靜的淶水居住。“通過將中心城區的房子出租出去,然后讓老人到周邊小城市養老,目前來說是較可靠的方法之一。”針對以上養老模式,上海策中機構首席房地產專家田步亮給出正面解讀,他認為類似的異地養老模式正在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老年人認可。
據悉,該項目在養老地產領域首創了“中國新房東”模式,將“分時度假”和“不動產理財”有效結合,對暫時不住的房屋進行返租經營,為遠期養老人群及投資人群創造了巨大和穩定的收益空間。購買天鵝湖的業主可選擇自住,也可先進行前期投資,由專業團隊管理運營,為自己進行遠期的養老儲備。
專家表示,這種模式已經其實形成了養老產業鏈條,對養老產業的投資客、開發商、養老客群及政府形成了四方共贏,將成為市場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