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06 22:52:5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曹林
北京順義剛考上大學的小張,因為幫著父親阻攔城管執法人員,動手將兩名執法人員打傷。小張因此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這讓他的家人非常后悔。被打的城管隊員了解情況后,將心比心最終放棄追究小張的責任。近日,經營蔬果店的張先生專程向順義城管馬坡執法隊執法人員致謝:“真是感激,這回孩子沖動做了錯事,多虧咱們隊員原諒了他。”(據近日《北京晨報》)
近來大新聞很多,淹沒在各種大新聞中,這條“小新聞”似乎很不起眼,讀起來卻讓人感到溫暖,有一種溫柔的力量。這分感動,可能主要是來自雙方的和解??磻T了城管與小販的激烈沖突,看多了雙方仇恨的對抗后,這種和解尤其讓人感到欣慰,在對抗的語境中輸入了一種讓人安靜、溫暖和欣慰的能量。
熟悉當下城管商販沖突事件的人,能夠預期到這場矛盾將如何激化:城管去執法,孩子幫著父親阻攔執法打傷城管,城管追究責任嚴懲孩子,孩子的學業因此受到影響。當事人網絡發貼激起輿論關注,變成一起沸沸揚揚的“城管欺負孩子”的公共事件,輿論炒作下推波助瀾,其父母必然會有更激烈的對抗行為。很多血案就是在這種矛盾激化之下發生的。
還記得一張著名的新聞照片,某地城管的一次執法過程中,掀翻了小販的攤位并發生拉扯,小販未成年的孩子推搡著城管,那雙盯著城管寫滿仇恨的眼睛讓人恐懼。孩子對城管仇恨的表情,給社會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幸運的是,由于來自城管的和解善意,這起事件止于矛盾的初始階段。城管放棄追責努力和解,使一起本來可能再一次撕裂雙方關系的事件,變成了一次將心比心的理解。相信這件事會在孩子心中種下善根,并更加理解城管;也相信孩子的父母會在以后與城管的交往中,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解決問題。
提起城管,很多人腦海里涌起的都是妖魔化的想象,都是“斗爭”的敵意,消解這種彌漫于社會中的負能量,需要和解的力量。其實很多時候,城管與小販的矛盾并非不可調和,讓一步去緩解矛盾,并不就是權和利的吃虧。這種和解中,需要相對強勢的一方更主動一些,順義的城管在這方面作出了榜樣。
很多社會問題與城管小販的沖突是同構的,也需要這樣的和解力量。社會中似乎缺乏這種和解的氛圍,一些人特別喜歡起哄,熱愛圍觀,總嫌事情鬧得不夠大,起哄架秧子助長雙方的對立情緒。有時沖突本來在可控、可調解的范疇內,卻因為一邊圍觀起哄而火上澆油。
一聲“城管打人了”會使一件本不大的沖突,變成群體性事件;多一聲善意的勸解,而不是貼上群體對抗的標簽,可能沖突就不至于演化為血案和悲劇。
構建和解的力量,需要善于伸出和解之手、關鍵節點上能讓一步的當事人,更需要理性的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