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外城市化實踐對我國西部城市化的啟示
時間:2010-08-16 11:06:16  來源:中國農村研究 
城市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它不僅為社會財富的積累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源泉,而且使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巨大變革。雖然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于國情不同,城市化的道路選擇、城市化模式有很大差異,但也有值得學習的經驗。
  一、國外的城市化實踐
  (一)日本是由政府引導的城市化。日本的城市化開始于明治維新時期,但直到1940年,城市化水平仍落后于當時的歐美工業化國家,1956~1973年間是日本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農業勞動力轉移量年均達42.9萬,城市化進入加速期,并于1975年達到75.9%,實現了人口城市化。在日本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對工業發展和城市布局起著重要指導作用。為保證城市化順利進行,日本政府制定了眾多法律法規。為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日本先后制定和實施了五次全國綜合開發規劃,形成了包括區域與城市規劃在內的較為完善的規劃體系。
  (二)德國是以中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在工業化之前,德國是個封建割據的國家,在各個狹小的諸侯領地上只能發展小規模的中心城市,統一后的德國采取平衡發展政策。2001年,德國的非農業就業人口高達96%,城市化水平高達95%以上。德國的小城鎮戰略促進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遵循“小的即是美的”原則。德國產業政策的重點均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主,這些城鎮雖然規模不大,但基礎設施完善,城鎮功能明確,經濟異常發達。市政管理實行市政經理負責制,市政經理由市民聘任,統管城市管理中的日常事務。這種管理體制融服務、經營、收益于一體,把城鎮資源的開發和經營作為市政管理的重要內容,圍繞服務和開發來聘用管理人員,真正把“該管的事管好”。
  (三)美國西南部和東南部城市化實現跨越式發展。自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美國的東南部和西南部兩個大三角形地區,其經濟發展、投資和城市人口增長一直保持全美領先。根據1990年的人口規模劃定的全美十大城市中有六個位于西南部和東南部。其中,絕大部分城市都興起于毫無人煙的荒原之上,超越了農業開發階段。如,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區位極為不利,經濟基礎薄弱,然而,它們竟能在短短幾十年間躋身于美國發展最快的十個州之一。20世紀50年代,太平洋沿岸各州和俄克拉何馬、德克薩斯等州僅用10年就步入工業成熟階段,而按常規則需要一代人的時間。1980年,美國西海岸的經濟發展速度和城市化水平遠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
  (四)韓國通過“新村運動”實現城市化。從1970年開始,韓國政府開展了著名的“新村運動”,開創了農村向現代化推進的“韓國模式”。“新村運動”是因韓國工農業發展嚴重失調而出現的,農業對工業的增長速度差距拉大,農村人口大量無序遷移,帶來了諸多城市問題和社會難題,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弱質化,農業后繼無人,加上農業機械化發展滯后,導致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業瀕臨崩潰的邊緣。通過“新村運動”,韓國農民整體脫貧,城鄉差距縮小,1988年,農村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接近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準。“新村運動”從農村發端,在農村廣泛開展的同時逐漸進入城市社區,隨著產業化的發展,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了“離農”現象,即大批農民離開農村到城市就業、謀生,人口和產業向城市轉移,城市社會文化走向繁榮。隨著人口和產業轉移,農村開展的“新村運動”逐漸向城市擴展,又為城市源源不斷地輸送了道德和文化素質較高的人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農民進城就業引發城市出現過多的社會問題。韓國的“新村運動”既是農村城市化的動力,也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潤滑劑。到2000年,韓國的城市化達到100%。
  二、我國西部城市化進程存在問題
  (一)城市化水平較低,處于加速發展階段的前期。截止2006年,全國城市化水平為43.9%,東部地區為54.12%,西部地區僅為35.72%,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和全國水平。并且城市體系發育不全,據統計,2005年西部城市僅有171座,占全國城市總量的25.8%,其中,大、特大和超大城市15座,僅占全國同類城市總量的10.79%,中心城市競爭力不足,難以起到帶動周圍廣大腹地發展的作用。
  (二)城市建設投入不足,城市基礎設施落后。西部地區幅員遼闊,雪地、高山、沙漠、戈壁等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占了很大比重,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明顯處于劣勢,很多地方不具備城鎮建設的條件。加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由此導致西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乏力,基礎設施落后,無法吸引人口和產業的集聚,難以從根本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就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三)工業化水平低,城市仍以外延擴展為主。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西部經濟快速發展,工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于西部地區缺乏區位優勢,加上經濟基礎薄弱、開放較晚等原因,使西部工業化水平落后于東部。到2005年,西部第二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為42.8%,東部第二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為51.3%,而東部第二產業的產值大約為西部地區的5倍,西部城市化發展的產業基礎十分薄弱。
  (四)城市化的內生動力不足,城市競爭力低。我國西部地區城市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資源誘導成為城市發展的最直接動力。城市化發展中過分依賴自然資源、低成本勞動力等初級生產要素,而忽視高級人力資源、知識、技術與信息等高級生產要素的發展。然而,在實際競爭中,豐富的資源或廉價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資源配置沒有效率。低端化的路徑依賴,是造成城市競爭力低下的因素之一。
  三、國外城市化的實踐對我國西部城市化的啟示
  (一)充分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通過對世界城市化發展的經驗分析可看到,政府的政策調控對城市化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在城市化中的最大作用是生成、催化與提升市場力量。借鑒德國的市政管理經驗,結合我國西部的實際,政府應根據城市功能對城市環境的要求,通過市場機制,對城市中可用來經營的資源和資產進行重新組合和優化配置,以實現這些資源和資本最大化與最優化使用,從而實現城市建設投入和產出的良性循環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健全城市體系,發揮中心城市作用。美國西部開發,超越農業開發階段,是以城市為先導的開發模式,這在邊遠地區有其合理性與必然性。我國西部地域遼闊,交通不便,人口密度較低,難以在廣大地域同時進行開發,我國西部開發歷史遠較美國西部悠久,但長期停滯于傳統農業發展階段,工業化起步晚、水平低,待轉移的農村人口太多。因此,不宜沿襲傳統開發模式和分散漸進性的農業墾殖,應超越傳統的農業開發階段,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是重點發展以特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目前,以重慶、成都為中心的成渝地區和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是本地區最具發展前景的城市群,具有明顯的聚集性、擴散性、高效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并增強蘭州、昆明、烏魯木齊等城市的綜合功能,將其變成各省及周圍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并將其中有條件的城市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商貿、文化、科技、教育、金融、旅游中心,使它們成為本地區傳播經濟信息和高新科技、吸引外資及融通國內資金的樞紐和經濟能量聚合裂變的加速器,輻射和帶動周圍地區中小城市群及農村經濟的發展。二是通過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或民族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途徑合理布局中小城市,使每個大城市周圍分布三到五個中小城市作為衛星城。如把西寧、銀川、包頭、呼和浩特、榆林、延安、安康、寶雞、咸陽等作為衛星城發展為中等或大城市。三是積極發展多層次的小城市和小城鎮。西部地區小城鎮數量少、層次低,加快西部城市化的進程,應積極發展小城鎮,以擴大西部投資需求和消費要求。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高起點搞好小城鎮規劃,因地制宜,建設特色小城鎮。
  (三)加強對“三農”的保護和扶持力度。城市發展必須建立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韓國的“新村運動”將農村發展、工業繁榮與公民精神改造并高度融合,這給了我們以啟示。西部地區應抓住機遇,改變城鄉差距過大的局面,努力使農村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要整合各類資源和力量,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重點建設“三村四化”,即以小康村、文明村和和諧村為目標,以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住房新型化、社會和諧化,山區以農業產業特色化、道路房屋整潔化、村風民俗文明化、團結互助和諧化為途徑,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挖掘潛力,實現農村與城市同步發展。
  (四)促進城市內涵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v觀國外的城市化過程,無一不是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的過程。產業發展水平決定著生產要素聚集規模及城市人口規模。因此,必須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適應城市化建設的需要,成為推動城市化發展的動力,為城市化提供可靠的經濟基礎。為促進城市化進程,西部地區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一步提高工業化水平。一是在城市產業布局上,要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園區作為城市建設和產業集聚互動的連接點,是承載城市工業布局調整,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形成充滿活力的產業群。如,煤化工產業群、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產業群、綠色生物資源加工產業群等。二是在產業選擇上,要大力發展“兩型產業”,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業,適度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既重視信息咨詢、物流配送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又要注重零售、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的發展,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擴大就業機會,使西部的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三是在發展方式上,要以推進信息化為依托,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信息化城市建設。同時,還要根據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變過去陳舊的規模擴張、外延拓展式的城市發展模式,創造一條全新的質量提升、內涵豐富、品質拓展的城市發展道路。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