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話題,我覺得是怎么結合的問題。以前我也來過麗江,確實和現在的感覺不一樣。現在的麗江已經不能叫一個古城了,只能說以古城為基礎建設了一個商業城。昨天盡管淋著雨逛麗江古城,但感觸很深,就像劉總剛才講的,過去是水漫上來以后掃街,現在是借著雨水掃街,大家只掃自己門口那點。那么,古城里面是有當地原住民的,他們一代一代在這里居住繁衍,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像麗江,就是納西族文化、東巴文化,其它的古城、古鎮,會有其他民族的文化。這些小城鎮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成就了我們中華民族多種多樣的文化。現在感覺各種古鎮比比皆是,商業性很強,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是商業街,許多建筑從外表看都是仿造的。一進門首先是買票,還有的會強迫購物,就是不買也必須走完這條商業街,并且各地經營的商品品種基本一樣,根本不能反映當地文化。
應該說,改革開放給老百姓帶來一定的實惠和福利,同時也對古城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就像蔡秘書長剛才講到的,由于沒有明確產權,人們的保護意識沒有那么強烈。盡管有很多人到這里經營客棧,但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在裝修的時候會有自己的偏好,和原住民還有一定的出入。我覺得,這樣的話,古城就沒有真正地得到保護,就會不斷地拆,不斷地建。在拆和建的過程中盡管會產生GDP,但對城市來說是一種破壞,同時城市的那些老的記憶也沒有了。為什么強調古城鎮,因為那是正兒八經的中華文化的血脈,是我們的瑰寶。到法國去看,巴黎新城的現代化的建筑很漂亮,但是人家老城仍然保護得非常好。
城市化委員會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組織,我們作為其中的一員,應該在古鎮保護方面給政府諫言,既讓老百姓真正受益,同時古城能得到保護,政府能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