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記者 常紅曉)“目前,從統計數據上看,中國城鎮化率達到46.6%。但是,中國的城鎮化率實際上被大大高估了。因為在目前統計的6億城鎮人口中,包括1.5億農民工在內,至少有2億人并沒有享受市民的權利。”
8月7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海口召開中國“十二五”農村改革國際論壇上如此表示。
陳錫文認為,目前,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中國每年有數百萬畝的耕地轉為建設用地。但是,與“土地的城市化”相比,“人口的城市化”卻進展緩慢。主要的標志是數以億計的農民工無法享有市民的權利。
據他介紹,2005年,公安部統計的農業戶籍人口為9.49億人。但是,此后由于有13個省宣布取消農業戶口,城鎮人口與農業人口難以準確區分,2006年后,公安部不再公布全國農村戶籍人口總量。
在他看來,近年來,中國城鎮化的成果到底有多大,應該有實事求是的評估。至少有一點,目前的城鎮化模式,并未解決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據他估計,2006年以來,中國新增的數千萬城鎮人口中,真正轉為城市居民的農民工可謂鳳毛麟角。
陳錫文警告,城鎮化的本質是農村人口融入城市。但是,中國各地正在推進的城鎮化,更多是農村土地的城市化,更多強調城市邊界的擴張,更多是站在城市的角度去制定政策,而在“農民的城市化”上進展緩慢。
“在現有模式下,雖然中國城鎮化率每年都在提高,但農民的數量并沒有明顯減少,城鄉二元結構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突出的問題表現在,大量進城農民工根本沒有享有市民的權利。”陳錫文指出。
近年來,一些地方強力推進村莊撤并,大量農民被迫集中上樓居住。從統計上看,農民人口減少了,但由于這些農民缺乏二三產業就業機會,集中居住不僅增加了農民的生活成本,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而且侵害農民的土地權利,加劇了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
陳錫文警告,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必須保持對現有土地法規和政策的敬畏,不能以統籌城鄉發展或新農村建設的名義,在農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上打主意,意圖通過村莊撤并、擅自擴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范圍等,侵害農民的土地權利。
2010年8月7至8日,中國“十二五”農村改革國際論壇在海口召開。該論壇主題為“城鄉一體化:趨勢與挑戰”,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