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中國人民大學對媒體公布了其通州校區的規劃方案,占地面積高達1920畝,遠期最大學生規模為3萬人,建筑規模為110萬平方米。而與人大一起加入京郊圈地大軍的還有北京師范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四所教育部部屬高校。今年年初,教育部與北京市簽訂了共建五校新校區的協議。
但是,人口壓力與日俱增的北京市,土地資源日漸捉襟見肘。該市2013年商品房實際供地面積僅為4000畝,人大一所高校建設新校區,約相當于全市一年中半數商品房的用地。而根據該市教委的數據顯示,在2012至2013學年度,在京高等教育機構高達179所,全部在京高校在校生總數為222萬人,去掉遠程教育者,實際需在校就讀者亦高達160多萬人,而當時全市人口不過才2000萬人左右,高校生已經成為北京市人口的主要構成之一。教育資源在一座城市過于集中,不僅會令這座城市的大城市病日趨加重,也使得其它省市缺少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
在發達國家,優質高校往往在不同城市和地域之間相對均勻配置,以促進不同地區的教育水平共同提升。美國排名前十的高校,無一所位于首都,位于最大城市紐約的僅有一所。北京市目前擁有26所211高校,而全國有14個省只有1所211院校,這其中甚至包括了經濟發達的浙江省,也包括了環繞北京的河北省。
因此,與其為名牌高校在京“跑馬圈地”大開綠燈,不如鼓勵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立足全國高等教育現狀進行更合理配置,以便于促進不同地域之間的教育公平化,使得各地的科教水平得到相對均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