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記者調查發現許多大城市的衛星城入住率較低,北京衛星城有的樓房40%沒有入住,原因是配套設施不夠和房主當初購買是為了投資。
央視對于衛星城入住率的調查,其動機或許更多來自對“空置房究竟有多少”的一探究竟,畢竟,當“空置房”數量成為一個無解之謎,甚至各方權威都集體失語之際,媒體還真是只能趕鴨子上架,孤軍奮戰了。
應該說,對于“衛星城”,國人想必并不陌生,不僅京滬等大城市,就連不在少數的省會及二線城市,如今也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開建起了“衛星城”。某種程度上,衛星城的建設不無道理。以衛星城的形式分劃城市的功能,減輕中心城市的負荷與壓力,不僅順理成章,更是國際慣例。
然而,從央視對北京衛星城的調查結果來看,盡管房子不少,而且不乏高端物業,但人氣卻明顯不足。空著的衛星城顯然并非“造城”的初衷,而衛星城入住者寥寥所暴露出的,恐怕還不僅僅是個空置率問題。應該承認,當下的中國的確有城市化的需求,既然如此,造城當然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然而,本該由需求來驅動的城市化進程,卻日漸本末倒置成了投資拉動;城市化本該只是為經濟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卻最終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全部,甚至成為了最有利可圖的環節。不僅如此,“造城”已然不僅僅是經濟層面上的事情,而是更多關乎地方政府和官員們的政績。于是乎,在利益訴求和政績沖動的合力之下,客觀規律與需求早已被拋諸腦后,“造城”也當真成了一件可以隨意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事情。
一言以蔽之,衛星城的形成與發展,同樣應該尊重市場和需求,而不是去滿足政績和制造GDP。面對空著的衛星城,恐怕不僅應該看到“空置率”,而更應反思我們的規劃與城市化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