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城市三無人員將被納入法定的救助對象。昨天,北京市民政局召開發布會介紹,民政部門正研究制定城市三無人員等特困人員救助政策,城市三無人員救助標準將向農村五保戶“看齊”。
□特困人員 救助將高于城市低保
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處長呂海燕介紹,特困人員一般是指三無人員,主要是老人、兒童等,城市三無人員包括城市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以及雖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人的但其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三無人員,農村三無人員也稱五保戶。
呂海燕說,對于農村三無人員,從國家到地方都有相應的救助政策,由政府負責吃、穿、住、醫、喪,但對于城市三無人員的救助,一直沒有相關政策規定,只是各個區縣自行給予一些救助,“年內,本市將制定出臺城市特困人員救助政策,彌補法律上的空白。”
她表示,城市三無人員預計有數千人,救助的內容也將參照農村五保戶,從基本生活、照料、疾病治療、喪葬四方面予以救助,“具體救助標準目前正在研究,肯定會比現行的城市低保標準(家庭月人均650元)要高一些。”
□低保分類救助范圍將擴大
據了解,北京市現行城市低保標準為家庭月人均650元,農村低保最低標準為560元,各區縣在此基礎上制定本區縣農村低保標準。目前,海淀等7個區縣已實現了城鄉低保標準統一,還有門頭溝、房山、平谷、延慶、懷柔、昌平6個區縣尚未實現統一。
“明年,全市所有區縣的低保標準都要實現城鄉一致。”北京市民政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紅兵表示,今年還將進一步規范和統籌城鄉低保分類救助制度,根據低保對象身份類別、年齡結構、勞動能力等情況,對低保對象進行科學分類,并擴大分類救助范圍,提高救助系數,進一步提高救助的針對性。
呂海燕介紹,原來也有分類救助,主要針對低保群體中的老年人、殘疾人、學生,“今后這個范圍可能會擴大到大病家庭、單親家庭等,救助系數也要進一步提高。”
□數說
10.1萬戶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城鄉社會救助對象10.1萬戶、18.3萬人,基本實現了救助范圍覆蓋城鄉、困難群眾應保盡保。
9.7億元201
3年底,全市城鄉低保對象9.54萬戶、16.55萬人,全年支出資金9.7億元。
□支出型貧困門檻及措施正在研究
“臨時救助也是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中的薄弱環節。”李紅兵說,原來臨時救助完全是根據家庭收入來發放,只針對低保、低收入群體,“今后我們會更注重一個家庭的支出,對其收入和支出同時進行評估來發放臨時救助,以幫助那些支出型貧困家庭。”
李紅兵介紹,今后的臨時救助將著重救“急、難”,針對遭遇各種突發性、臨時性等急難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居民開展救助和幫扶。
支出型貧困是指由于家庭成員出現重大疾病、子女就學、突發事件等原因,導致家庭財力支出遠遠超出承受能力而造成的絕對生活貧困。支出型貧困居民(家庭)的支出達到其收入的什么比例或達到一個什么界線才可以獲得救助,目前民政部門正在研究中。預計將于今年底制定出臺支出型貧困救助措施。
□管理
街鄉鎮將設救助窗口
據介紹,今年五一前后,全市各街道、鄉鎮還將建立專門的救助窗口,搭建社會救助申請一門受理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由專人負責、及時受理、轉辦救助申請事項,實現救助申請人與相關救助部門的對接,形成“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部門合作機制。
“以往很多需要救助的市民,想申請救助不知道去哪個部門,今后都可以到這個窗口來咨詢、申請。”李紅兵說,對于不屬于民政部門救助的事項,將轉給相關的部門,讓需要幫助的人能最快得到救助。
□監督
第三方評估救助工作
李紅兵介紹,民政部門還將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委托社會組織對社會救助制度執行情況、救助對象認定準確性、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評估。
同時,加大社會監督力度,委托社會工作事務所承擔本市社會救助信訪舉報工作的核查、舉證等工作,試點核對入戶調查工作,并形成政府購買服務目錄服務標準。
他表示,第三方將對民政部門開展社會救助的工作程序、細節來進行評估,并給每一個點上的工作進行打分,甚至可以給差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期待差評,因為這正是制度上需要彌補的漏洞,也將使得我們的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