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核電三問:有專家提出聯“核”抗霾到底行不行?
時間:2014-04-21 12:57:43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蔡文清 

  網絡上曾流傳過一種“核霧染”的說法,稱大面積持續霧霾是由“核霧染”造成的,霧霾經久不散是因為空氣中飄浮的粉塵顆粒來自有些地區煤礦的放射性鈾。因而當幾天前一傳出湖南桃花江“即將開工”核電站的消息,網上馬上一片熱議,盡管中核集團湖南桃花江核電公司有關人員迅速出面,稱目前主要是在當地開展科普宣傳工作,項目開工所需的各項文件仍在準備中,但依然難以平息熱議。

  也在這幾天,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上,中國核學會特地在展館內開辟了以“‘核’我探秘——我們身邊的核科學技術”為主題的大型互動體驗科普園地,以科普書籍、圖文展板、大型模型、互動游戲、動漫視頻、網絡答題等形式和手段宣傳,普及核知識。

  中國核學會科普外聯負責人陳曉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周邊地區分別建設1000萬千瓦的核電裝機,或者通過外送電方式將1000萬千瓦核電輸送至這些地區,可以將這些地區的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3.4、1.7和4.0微克/立方米,相當于將這三個地區的PM2.5年均濃度在目前基礎上分別降低3%、2.5%和9%。五年后,這些核電裝機對當地PM2.5年均濃度下降目標的貢獻度則分別為12%、12.5%和60%。

  一方面,普通人對核電多少有些擔心。一提“核電”,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安全問題。而另一方面,應對能源結構的調整,國內核電建設似乎已經開始重啟,內陸核電的建設也似乎在加快腳步。

  現在,有專家更提出了聯“核”抗霾的設想。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葉奇蓁認為,要解決環境問題,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發展核電非常重要。

  聯“核”抗霾,到底行不行?

  “核電” 三問

  聯“核”驅霾真的有可能嗎 核電會不會影響環境與健康

  葉奇蓁院士最近做客“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時舉了個例子:100萬千瓦的燃煤機組和1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相比較,前者每天燃燒的煤需要100節火車皮運輸,而后者一年也才要幾輛卡車運輸核燃料;前者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煙灰等污染物,而后者的排放是零。因此核電可謂是一種經濟清潔高效的能源。

  葉奇蓁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的歐美也曾深受環境惡化、霧霾嚴重的困擾,當時歐美推動了核電的規模發展。事實證明,核電在能源結構調整和環境優化改善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當前中國的能源主要依靠石化能源,其中70%左右來自于煤炭,這也是造成中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持續霧霾的主要原因,若不改變這種高度依賴煤炭的能源結構,提升清潔能源比例,十面“霾”伏的現狀將難以破解。

  一問

  聯“核”驅霾

  真的有可能嗎

  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看來,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能源第一大消費國,比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美國大約已經多了20%以上的能源消費。這個情況下,怎么解決能源問題是個大事。

  “中國現在能源最主要是靠煤炭,67%左右,最多的時候達到70%多,現在全世界的煤炭大約一半在中國生產和消費,能源消費太多、能源質量較差導致了霧霾的出現。只要排放總量在增加,霧霾就沒有治理的可能性。”他強調,不改善能源結構,霧霾只會越來越嚴重。

  怎么治理霧霾更有效,周大地說,當然是使用清潔能源。

  目前的清潔能源主要指核能、水電、風電、太陽能,不過相比核電,其余幾種清潔能源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比如,水電的特點是沒有水就沒有電,而且沒有河流,沒有足夠的高差,水就發不了電,所以水電是有具體的資源性質的;風電、太陽能的資源量雖然比較多,但是能源密度低,要把風力和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其實很費勁,中國搞了將近20年風電,到去年年底一共實現了7500萬千瓦風電。1億千瓦風電能夠替代6000多萬噸的煤,7500萬千瓦風電大約相當于替代了不到5000萬噸標煤的煤炭,以現在煤炭消耗量36億到37億噸來計算,得用多少億風電才能把煤炭替代下來呢;太陽能去年有一個大躍進,總裝機太陽能去年一共是1400萬千瓦,這1400萬千瓦大約替代了多少煤?按標煤計算是500萬噸。

  相比之下,核電就是一種穩定高效的清潔能源, 1億千瓦核電大約能替代2.3億噸標準煤,也就是說,一個核電站相當于4個同樣千瓦的風電站,6到7個同樣千瓦的太陽能發電站。此外核電是最經濟的一種能源,其發電成本明顯要低于風電和太陽能,因為風電、太陽能雖然自己可以降低成本到5角錢、1元錢,但是它不受控制,而核電是可以控制的,想關就可以關掉的,想讓它穩定發電,就能夠源源不斷地供電。“因此要想盡快改善我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就要加快發展核電,雖然其建設周期相對較長,但一旦建起來,每個核電廠就能集中發揮很大的作用。”周大地表示。

  中國核學會科普外聯負責人陳曉鵬告訴記者,與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相比,在改善環境質量方面,核電具有明顯的優勢。核電單機容量大,運行穩定,利用小時數高,可以作為電網基荷運行,生產過程對環境基本上是零排放,改善環境的作用十分顯著。據測算,每建成4000萬千瓦的核電,每年可替代標煤消耗1億噸。每100萬千瓦的核電對標煤的替代效應分別相當于200萬千瓦水電、350萬千瓦風電、470萬千瓦光伏發電。

  二問

  “核霧染”

  真是霧霾元兇嗎

  華北霧霾與內蒙古伴有鈾類放射性元素的煤炭利用,以及內蒙古大營地區新發現的大型鈾礦資源有關。稱終日不散的霧霾是因為燃煤排放的放射性鈾粉塵電離大量的空氣分子和粉塵顆粒所致,這就是網民中流傳很廣的“核霧染”的說法。

  “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中國核學會副秘書長申立新表示,自古以來,在地球上輻射無處不在。天然輻射來源于外層空間的宇宙射線和地殼本身。我國公眾所受輻射照射平均約3.1毫希/年,其中0.36毫希/年來自宇宙射線,其他2.74毫希/年都來源于地殼中的放射性物質。

  申立新介紹,鈾是天然放射性物質中的一種,天然鈾中99.3%是鈾-238,其半衰期長達到四十多億年,也就是說其放射性很小。空氣中鈾的濃度極低,吸入鈾、釷系所有核素產生的劑量僅約6微希/年,即僅占總劑量的五百分之一。人類在天然輻射環境中繁衍生息和發展,每時每刻都會受到各種射線的輻射。天然鈾產生的照射占總劑量的份額小于千分之一,是不可能對健康有影響的。

  我國煤中鈾的含量平均為130貝可/千克,北京為121貝可/千克,最高的是新疆,為951貝可/千克。我國土壤中鈾的含量平均為81貝可/千克,最低的是北京,為40貝可/千克,最高的是廣東省,為145貝可/千克。由此可見,霧霾頻發的北京,其煤中鈾濃度不高,土壤中鈾濃度則是最低的。可見霧霾與空氣中鈾濃度是不相關的。

  “通過分析可知,所謂‘核霧染’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沒有任何事實和科學根據。”申立新告訴記者,霧霾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會共同研究和論證,但將霧霾和輻射聯系在一起則是沒有根據的。我國已經建立了嚴密的輻射監測網絡和健全的輻射監管體系,可以保證公眾的健康與安全。

  三問

  核電會不會

  影響環境與健康

  “在業內有一種說法,公眾的接受程度決定了核工業的未來。”申立新說。

  “內陸建核電廠不會影響環境與公眾健康。”申立新告訴記者,我國的核電安全標準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標準一致,內陸核電廠采用二次循環冷卻技術,其淡水消耗量不會影響流域的水資源量,內陸核電廠下游水質可達飲用水標準。

  我國內陸核電廠的水、氣等排放指標達到國際高標準要求,對環境造成輻射影響的增加量遠低于環境本底的輻射水平,不會影響環境和公眾健康。比如坐一次飛機,在萬米高空我們一個小時受到的輻射是5個微希,但是在核電廠旁邊,假設長期在這工作,我們一年受到最大的輻射就是幾個微希。

  至于內陸核電廠發生嚴重事故時對水資源安全的影響,我國擬建內陸核電項目選址條件良好,不可能發生類似日本福島核電站那樣的嚴重事故;通過采取進一步的工程措施,可以確保嚴重事故下水資源安全以及公眾健康;內陸核電廠嚴重事故對公眾的健康風險要小于人類其他活動。即使發生極不可能發生的核事故時,內陸核電廠也可以采取措施,實現嚴重事故工況下放射性污水的“可貯存”、“可封堵”、“可處理”和“可(與水體)實體隔離”。

  世界多個國家發展核電的實踐證明,濱海核電廠與內陸核電廠沒有本質區別,一樣都是安全的。法國和美國的內陸核電比例分別占到69%和61.5%,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有32臺核電機組;有些國家如瑞士、烏克蘭、比利時等,其核電廠全部建在內陸。

  針對公眾最為關心的核安全問題,葉奇蓁院士肯定地表示,中國的核電運行相當安全,在建機組質量可靠,包括設備制造、建筑安裝以及調試等都安全可控。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同意這種說法,他說,中國現在發展的核電三代,按照理論計算,安全程度要比過去國外搞了40多年的核電廠提高了10倍。中國核電從技術安全、管理安全、法規安全等諸多方面,都有可靠的安全保證。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常委諸旭輝透露,近年來中國提高了很多核電安全標準。比如第三代AP1000壓水堆擁有被動冷卻系統,即使斷電,水還可以流下來冷卻。此外增加了雙層安全殼,里面放射性的東西出不來,外面堅硬的東西打不進去。另外堆芯也增強了安全設計,即便熔化了也不會跑到地下水里去,而是裝在內部慢慢冷卻。

  “第三代核電技術已經取得全世界的共識。”中國核學會副秘書長申立新向記者介紹,第三代核電技術把設置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作為了設計核電站必須要滿足的要求。也就是說,三代核電在安全問題上做到了“設計兜底”。

  在第十三屆中國“核工展”上,中法、中美、中加、中英等多場技術論壇,各國核科學家和核工程師已就核電站的長期安全運行和核電的未來發展進行深入探討。申立新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核電發展情況來看,第三代核電技術已成為當今國際上核電發展的主流。世界上核電發達國家目前已經開工建設和正在申請建設許可證的核電機組幾乎都是第三代。而目前在建的三代核電站中,美國占了4臺,俄羅斯有2臺,法國和芬蘭各有1臺,中國6臺,其中4臺AP1000分別位于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2臺EPR位于廣東臺山。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