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走有特色集約型多樣化貴州山區綠色城鎮化道路
時間:2010-08-02 10:20:10  來源:金黔在線(貴陽) 

走有特色集約型多樣化的貴州山區綠色城鎮化道路

——省委十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解讀

1機遇在哪里

關鍵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我省城鎮化進程機遇難得,必須奮發有為、乘勢而上。

中央高度重視城鎮化建設問題,強調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我省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條件明顯改善。經過長期艱苦奮斗,我省經濟總體實力顯著增強,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加強,從而為加快推進城鎮化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國家發改委、水利部、林業局等有關部委正在幫助我省編制貴州省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綜合規劃。這一規劃的實施,無疑將極大地促進我省的城鎮化建設。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率從30%提高到60%的階段,是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2009年,我省城鎮化率達到了29.9%,正在進入這樣一個階段。加快城鎮化進程,在全省上下已形成了廣泛共識,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

城鎮化是推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訪省發改委主任劉遠坤

城鎮化是21世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是推動我省經濟增長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抓手。當前,貴州的城鎮化水平在全國最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突出。如再不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經濟社會發展就會缺少動力。省發改委主任劉遠坤說。

結合我省的實際來看,加快城鎮化進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可以轉移農村勞動力到城鎮,減少農村生態環境壓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口綜合素質,節約建設用地,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優化人們的生活環境;是加快調整經濟結構的需要,城鎮化加快發展后,產業就會向著城鎮積聚,好的企業、先進的技術、優秀的人才在城鎮才會有效益,就能發展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此外,城鎮規模擴大了,文化、旅游、房地產業就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得到迅速發展。

劉遠坤認為,近期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要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這給我省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如果把握住了,貴州就會駛入發展的“快車道”。當前最重要的機遇是,我省加快推進城鎮建設進程的基礎條件已打好,就是我省的快速鐵路體系建設和高速公路體系建設已初顯雛形,在“十二五”規劃中主骨架可形成。過去貴州發展中,最要命的是交通“瓶頸”制約,卡住了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現在,貴州通達全國的快速鐵路體系建設和高速公路體系建設已初顯雛形,在“十二五”規劃中交通主骨架可形成。這大大縮短了對外聯系的“時空距離”,貴州逐漸進入全新時空時代,徹底打破了制約我省發展的交通“瓶頸”,為經濟提速裝備“引擎”,從而極大加快我省城鎮化步伐。

劉遠坤認為,我省在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中,要加快我省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打好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基礎。進一步加快形成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平臺,盡快地形成高速公路系統和快速鐵路體系。加快編制好我省“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的綜合規劃”解決工程性缺水這一影響我省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加快解決我省的一些重大民生問題。加快我們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進行資源的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真正的形成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形成戰略新興產業。

貴州加速推進城鎮化的外部環境已經具備——訪貴陽市城鄉規劃局局長杜清

30%,是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的“門檻”。按照城鎮化發展的這一規律,貴州29.9%的城鎮化率預示著全省城鎮化進入了一個加速發展的周期。貴陽市城鄉規劃局局長杜清認為,新時期,新發展,貴州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提升從“量”到“質”,將實現一個飛躍。

在國家加快推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當下,推動城鎮化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擴內需、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帶來的“大投入”也將對城鎮化加快發展形成一個有力的支撐,從而產生“大拉動”的效應。大交通,大提速,貴州城鎮化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所需要的強勁動力和良好外部環境已經具備,貴州快速鐵路系統和高速公路體系正在加快構建中。

杜清說,貴州推進城鎮化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重在實施“以大帶小”戰略,貴陽市處于這一戰略的“龍頭”地位,要有效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拉動作用,首先,這個“龍頭”必須要做大做強。結合貴陽市總體規劃、路網建設,產業發展,貴陽市圍繞“北拓、西連、東擴、南延”的發展戰略,正在加快實施城市建設,擴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布局,構建城市群,提升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力。

2小城鎮發展是重點

關鍵詞:大力培育發展一批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揮小城鎮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帶動作用。

根據我省農村人口多、地理條件差、適合發展小城鎮的實際,以縣城和建制鎮為重點,按照經濟發展規律,重點發展一批具有產業支撐、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環境良好的小城鎮,將其培育成當地經濟的龍頭,更好地發揮其在吸納農村勞動力、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從而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烏江鎮揚長避短打造特色城鎮化

貴陽到遵義,烏江鎮是必經之地。提起遵義縣烏江鎮,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當地口感細膩、百吃不厭的“烏江魚”,這個幾乎是沿著江岸依山而建的小鎮,聚集著100多家以“烏江魚”為主打菜肴的餐飲店。4座不同風格,帶著歷史痕跡的大橋高高地跨在江上,百姓的樓房點綴在兩岸郁郁蔥蔥的森林中……。

這個工業、農業都欠發達的小鎮,去年城鎮化率達到了58.6%。

“烏江鎮底子太薄了。”烏江鎮副鎮長劉永濤解釋說,烏江鎮原先有53家企業,但大多是高耗能企業。為了保護環境,烏江鎮咬牙陸續搬、關、停這些高能耗企業。截至今年,53家企業只有不到10家在生產和半生產狀態。

農業也不是烏江鎮的強項。全鎮國土面積64.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只有8920畝,基本上以種植玉米、水稻為主,農民的收入相對較低。

“但是,烏江鎮的區位優勢,是推進小城鎮建設的必然結果。”劉永濤說。工業、農業受地理環境的制約,無法做大做強,烏江鎮只能從飲食、旅游上下足功夫。“‘烏江魚’為我們打造小城鎮建設,開辟了另外一條特色的道路。”

該鎮找到國內知名設計院打造藍圖,按規劃大力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2009年,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完成了烏江移民廣場、烏江大道B段道路工程、烏江迎賓大道風貌改建工程、集鎮道路路燈安裝和改造工程、江北紅軍街路面石板鋪設、停車場等“凈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

在城鎮化建設中,烏江鎮投入大量資金對污水和垃圾進行有效的處理。烏江鎮污水處理廠投資450萬元,處理能力為2000噸/日,目前正在試運行調試階段,不久將正式投入使用。在垃圾處理上,烏江鎮新建了部分垃圾箱,財政還拿出16萬元解決環衛人員的工資待遇,同時每年數十萬元的垃圾搬運費全部由政府“買單”,一個新選址的垃圾填埋場也已確定。

烏江鎮餐飲業相當發達,如何打好餐飲這張牌,烏江鎮做了周密的安排。

打造餐飲風貌街,政府給出優惠政策,把數十家餐飲店集中到高速公路的路邊;向有關部門申請,將高速路出站匝道上移,與風貌街無縫連接;最重要的是,近幾年來,對在烏江鎮從事餐飲服務的人員每年進行1至4次,每次一周的技能培訓。培訓所有費用由政府承擔,受訓的人員每天還有8元錢的補貼。劉永濤自豪地說,烏江鎮餐飲服務整體水平在全縣領先。

這些手段,有效促進了烏江鎮的城鎮化發展。烏江鎮有一個社區和4個村,截至今年年初,該鎮17000多人的總人口中,集鎮人口就超過10000人,從事餐飲的人數上千人。三產的發展,不僅繁榮了烏江的城鎮經濟,增加城鎮容量,同時吸納更多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

3以路網建設為核心,優化城市布局

關鍵詞:以城市綜合交通引領城市發展

把路網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以城市路網建設帶動城市質量和水平的提高,通過現代交通網絡,把大中小城市聯結起來,形成城市群,促進不同規模的城市和小城鎮共同發展。

建好新型橋頭堡展示貴州新形象

從貴廣高速、貴廣快鐵進入貴州,從江是第一站,是貴州的橋頭堡,從江城鄉的魅力關乎貴州形象。從江將在洛貫產業承接區域建設一個具有高標準基礎設施、產業集聚發展、民族特色鮮明、生態環境良好,集休閑旅游度假和沿海地區農戶產品供給的新興次中心工業城市;把老城區建設成為集旅游、生活、商業和物流為一體的苗鄉侗寨江濱旅游城市。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獨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展示貴州新形象,從江縣委書記楊俊說。

“十一五”以來,從江縣有機結合城鎮建設與原生態民族旅游大縣建設,搶抓“一高一快”建設契機,突出“一城兩區”及“一高一快”沿線鄉(鎮)、村規劃和建設管理,“十一五”期間,累計投入5.15億元加快城鎮建設,形成了以縣城區為核心,7個中心鄉鎮為輻射點的城鎮發展體系,一個生態江濱園林城鎮已初顯雛形,預計今年底城鎮化率將超過22%。

隨著夏蓉高速公路和貴廣高速鐵路的建成,從江將成為西南地區出海重要通道,成為改變貴州區域發展條件、推進貴州與珠三角地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渝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緊密聯系的橋頭堡。

根據省委規劃,該縣將重點依托“一高一快”大通道,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洛貫產業承接區建設,加速推進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大洛貫產業承接區投入,筑牢城鎮化、工業化發展根基;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強化產業經濟主導地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借力發展城鎮化、工業化;不斷完善城鎮綠化、供排水、電力、通訊、廣電、道路等基礎設施,提升城鎮集聚服務功能;打破社保、戶籍、教育、住房等制約瓶頸,確保新進城人員“進得來,住得下,穩得住,能發展”。使全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到2015年達32%。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打造秀美苗嶺明珠

隨著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快速鐵路的建設,凱里將成為我省靠近粵港澳地區的前沿城市,成為接受珠三角、長三角工業轉移的主戰場。凱里市委書記楊正明接受采訪時說,凱里將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培育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國際旅游城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打造秀美苗嶺明珠,建成東部沿海城市的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后花園、菜園和休閑旅游目的地。

樹生態民族招牌,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目前,凱里正積極對接“兩高”快速通道做好旅游規劃和宣傳,加快星級賓館、旅游咨詢服務中心等旅游交通和接待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帶——巴拉河鄉村旅游示范帶的開發和建設,全面提高旅游承載能力。著力抓好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凱里東方苗侗斗牛文化城、香爐山蚩尤陵園和龍井谷苗族藥浴城等旅游項目。打造苗侗工匠城,建設民族旅游商品集中生產和銷售基地。

筑巢引鳳建園區,做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第二產業。占地48平方公里的爐山至碧波工業循環經濟區已經初具規模,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平臺。已有5戶中型以上工業企業招商落戶該區,其中年產60萬噸氫氧化鋁項目一期已投資15億元。加快“退二進三”步伐,力爭用3至5年時間將布局不合理、影響市民生產生活或超過環境承載力的企業,逐步關閉或搬遷到工業循環經濟區,使城區騰出空間重點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先后投入4.93億元支持一批工業企業異地搬遷技改,重點扶持一批冶金、建材、民族制藥、食品加工企業和高科技產業,加大煤炭、玻璃、電解鋁、金屬鎂、硅鐵、水泥等傳統產業的技改力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瞄準市場調結構,打造生態綠色的城郊型現代農業。目前,已建成一批蔬菜專業生產基地。調整優化蔬菜種植品種,努力滿足市民多樣化和珠三角、長三角市場需求。積極扶持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業產業化。加快建立完善批發市場、專業市場、集貿市場等農產品銷售網絡。積極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推動現代農業全面發展。

在超前的、符合實際的城市定位思想指導下,致力打好一、二、三產業基礎,必將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吸納更多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加速城市化建設步伐,凱里將很快成為一顆鑲嵌在粵黔大通道上的璀璨明珠。

主要目標:全省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2015年力爭達到37%,2020年力爭達到45%。

基本原則:統籌兼顧、循序漸進、集約發展、突出特色、以人為本。

六項重點任務:優化城鎮空間布局,以科學規劃引領城鎮化發展,強化城鎮化發展的產業支撐,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創新城鎮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城鎮管理水平。

妥善處理好城鎮化建設中的四個重要關系:速度和質量的關系,政府推動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關系,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關系,城鎮建設和農村發展的關系。

尤其要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

要把加快城鎮化進程放到實現歷史性跨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強力推進。要把加快城鎮化進程放到新型工業化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去協同推進。要把加快城鎮化進程放到農業農村發展中去統籌推進。要把加快城鎮化進程放到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中去加快推進。要把加快城鎮化進程作為當前搶抓中央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要高質量編制和實施好城鎮規劃。

4發揮大中城市輻射帶動能力

關鍵詞:充分發揮大中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著力優化我省城鎮空間布局,推動黔中經濟區內各大中城市和其它區域中心城市加快發展,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壯大經濟實力。

讓貴陽成為城鎮化建設高地和領頭羊

省委第一次召開專題研究城鎮化問題的全會,在經濟起飛時期,把加快城鎮化作為全省的意志,是省委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貴陽市市長袁周認為,加快推進城鎮化對貴陽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袁周說,貴陽市作為省會城市,推進城鎮化建設責任重大。貴陽市加快城鎮化進程,對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將起到帶動作用,也可以說,貴陽市城市化進程的快與慢,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全省的城鎮化建設和水平。

近年來,貴陽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率已達到65%,城市人口、城市規模5年增加了1倍。從“雙中心、多組團”到“一中心多組團”,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到2015年,貴陽城市人口將達到345萬,2020年將達到500萬人口。目前,貴陽市已制定了“北拓、南延、西連、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規劃面積1230平方公里,主城區面積500平方公里,向東南西北四個方面拓寬發展空間。

袁周建議,省委文件出臺以后,一定要有相關的政策支持和詳細措施,能夠解決一些突出問題,比如,在建設黔中城市圈進程中,首先要解決取消貴陽到遵義、安順、都勻、凱里的高速公路收費問題,還有,土地規劃、指標要向貴陽城市經濟圈傾斜,給予一定特殊政策。他表示,貴陽市將深入貫徹落實此次全會精神,進一步研究城鎮化發展策略,進一步加大城鎮化發展的力度,成為全省城鎮化建設的高地和領頭羊。

建設我國西部出海通道上的重要城市

全會明確提出,遵義市要圍繞中心城區200萬人口遠景目標,努力建設黔川渝交界地區經濟中心、國內外知名紅色旅游文化城市和我國西部出海通道上的重要城市,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能源、新材料基地和全國綠色產業基地。遵義市委書記慕德貴說,這些目標非常振奮人心。

慕德貴說,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是“空心的”、“沙漠的”。向200萬人口城市邁進,遵義市正在開展實實在在的工作。首先,遵義機場項目已經獲批,明年10月建成使用,高速鐵路火車站3到4年內建成。這兩個項目建成之時,就是機場、火車站城市組團建成之時。其次,遵義市正從各個方面為200萬人口特大城市目標準備充分的產業支撐。國家目前已批準匯川經濟開發區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已構建一批工業園區,集約化發展,淘汰落后產業,加快產業重新構建的力度。同時,遵義市把第三產業作為城市經濟的重要一極,大力推進。上半年全市第三產業增速12.8%,位列全省第一。全市近年來以“轉折之城、會議之都”為主題,著力打造的會展經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回報,酒類博覽會、茶博會兩個會展品牌也聲名鵲起。慕德貴說,遵義市還要繼續舉全市之力,把會展經濟全力打造好,努力做出幾個全國性的會展品牌。遵義市同時也提出了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的目標,努力提高城鄉文明素質,增強城市的吸引力。第三,遵義市已形成了城鄉互動的良好局面。一方面用城市規劃的理念推進村莊建設,另一方面大力推進100萬畝優質高粱、茶葉、蔬菜、辣椒,沼氣池,人造林工程,努力實現畜牧業產值100億元以上,有效地讓農村對城市經濟形成反作用,起到支撐作用。

慕德貴認說,文化特色對于遵義推進城鎮化進程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遵義市圍繞會址做了大規模的老城區面貌改造,老百姓非常支持。進入遵義市的幾個高速公路收費站,都按照會址建筑特色,進行了重新打造,賦予其鮮明遵義特色。在農村,遵義市結合四在農家活動,開展黔北民居建設,推進整村改造,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小城鎮之路,不少地區到遵義來學經驗。遵義文化的彰顯力日益增強,黔北民居每年拉動社會投資30億元左右。

目前,遵義市自身已經形成了包括遵義縣、仁懷市、桐梓縣、綏陽縣、湄潭縣1小時經濟圈城市群。核心區還有紅花崗和匯川。在逐步興起的“黔北城市群”,國酒茅臺、裝備制造業、綠色生態農業、制藥業等各種經濟要素有機結合,核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群之間構成了較強的內在關聯。

5產業在哪里

關鍵詞:強化城鎮化發展的產業支撐。

我省城鎮化滯后,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發展滯后,要堅持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產業發展,把產業發展放在城鎮化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產業聚集帶動人口聚集,加快城鎮化進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

加快工業化推動城鎮化

要推動城鎮化進程,必須加快工業化步伐。貴陽市小河區委書記馬寧宇說。

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首先要強調產業集聚,這就是省委強調的“集約發展”理念。小河的實踐證明,把相關產業向園區集中,有利于整合資源、實現基礎設施配套、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有利于為城鎮化發展提供基礎和土壤。

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要根據自身優勢選擇合適的產業,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鏈條。小河區選擇了以“特種車輛”和“工程機械”為龍頭的裝備制造業為當前發展的突破口。今年以來,已有奇瑞客車、中煤裝備的采煤機械、中國普天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和改裝車、凱沃重工的礦用機車等一批龍頭企業重大產業項目入住小河,2013年全區工業總產值將超過400億元,是2009年的4倍以上。產業的發展為城市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堅強的經濟支撐。

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需要堅持培養自主創新,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目前,在省工信委和省科技廳支持下,小河區正在打造全省第一個產業創新聯盟——“貴州省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聯盟”,并已獲得“國家級貴陽小河軍轉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稱號。該區正在建設的小孟工業園區已被中國環境保護部、意大利環境和海洋部批準為“中意合作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是西部地區第一個中外合作的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新技術和綠色理念支撐下的新型工業化,將使“宜居宜業宜游”有機統一,讓城市更加符合老百姓的要求。

加快工業化推動城鎮化,“要以群眾受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工業化帶動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大力促進就業,推動農業人口適度向城市轉移。小河區14.7萬戶籍人口中尚有2.22萬農民,為了讓農民變成市民,該區在不斷“以創業促就業、以產業帶就業”的同時,出臺了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文件,讓所有農民全部成為村集體經濟的股東,使農民擁有離開土地之后的生產生活保障。未來5年,小河區在水源保護區和環城林帶之外將全面告別農業生產,逐步讓失地農民真正成為市民,過上現代城市的幸福生活。

馬寧宇還認為,城市群將是承載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重要載體,城市群內部各城市間的差異又為互補性產業發展提供了客觀基礎,省委提出“集群發展”的理念正是切中了當前貴州省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的要害。在不同城市之間實現產業配套性垂直分工,形成一體化的產業鏈,有利于推動不同等級層次城市的城鎮化和工業化協調發展。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規劃中提出支持黔中經濟區建設,省委全會提出“建設一小時經濟圈”、“加快構建以黔中城市群為主體的黔中經濟區”,非常符合經濟學規律和當前地方發展需求。按照經濟學規律,1000億GDP帶動一小時經濟圈,隨著貴陽市的經濟發展和貴州省高速公路鐵路建設,黔中城市群發展的條件日趨成熟。在貴陽市保障市民飲水安全的“保護兩湖一庫”工作中,已經把紅楓湖上游的安順市平壩縣列入工作范圍;安順市正在規劃建設的夏云工業園,已經來到了貴陽市的邊界。并且,貴陽與安順在商用飛機等產業鏈上有著巨大的合作空間。建議省委、省政府把“貴陽-安順同城化”選擇作為推進黔中城市群和經濟區建設的突破口。

依托產業支撐實現城鄉良性互動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省委十屆九次全會對貴州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作出了重大部署,且將遵義縣列入黔中經濟區及遵義市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和主戰場,我們深受鼓舞,也感到責任重大。遵義縣委書記陳志剛說。

近年來,遵義縣以省委打造黔北綜合經濟區、遵義市委建設200萬人口城市和促進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為契機,按照“打造遵義新城區”的基本要求,突出舊城改造、市場物流、工業園區、片區中心城鎮建設和優化發展環境五個重點,強化工作措施,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近4年來,遵義縣共投入34.93億元新增城區面積4平方公里,修建85萬平方米房屋,城鎮化率每年以1.6個百分點遞增,已達到42%。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遵義縣將遵循中小城市發展規律,立足自身基礎和條件,走依托產業支撐,實現以產業發展促進廣泛就業、以就業推動城市發展的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基于這一認識,遵義縣依托已經開工建設的遵義和平工業大道打造工業走廊,做強產業支撐。從現有的渝黔鐵路和在建的和平工業大道、沿南白、龍坑及縣城拓展區三合、茍江境內,縱深規劃了總面積近50平方公里,集中打造了遵義和平工業園、廣東工業園、龍山鋁工業園和茍江冶金循環經濟工業園,重點發展鋁及鋁加工、精密儀器制造、醫藥食品等“不冒煙”的產業,預計未來2~3年內,總投資可達100億到300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將超過300億元,提供15萬人的就業機會,能夠集聚近30萬人口。依托龍坑區位優勢打造現代物流中心,繁榮三產經濟。龍坑作為最具潛力的新城區,遵義縣正在高起點規劃建設具有規模化、社會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服務網絡,積極吸引金融企業入駐,建設金融中心,努力把龍坑培育成為黔北乃至全省的現代物流基地。為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縣委決定,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對在縣職教中心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遵義縣籍學生免收學費,鼓勵廣大適齡初中學生就讀職高,為城市化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不竭的人力資源。

陳志剛說,遵義縣按照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在深入抓好醫療、社保等直接關系群眾福祉的基礎上,重點要以城鄉戶籍制度、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農村宅基地和房屋產權制度、行政管理體制等四大改革為核心內容,探索一條依托城鄉統籌發展促進小城鎮建設的新路。把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圍繞“四在農家”創建活動,集中打造黔北民居,將小城鎮建成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和重要增長極,從而帶動全縣發展。

蝦子鎮:產業催生城鎮化

遵義縣蝦子鎮是個熱鬧的小鎮,這里有西南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場。小鎮邊上,一棟棟漂亮的樓房拔地而起,走進小鎮,空氣中彌漫著辣椒醇厚的香味,耳邊傳來“嚓嚓”的剪刀剪辣椒的響聲,在小鎮所有街道上,你都能看見忙碌的人們在給火紅的干辣椒打包裝運……

鎮長張正偉正在準備資料,第二天要到省城有關部門申請實施建設安全飲水工程。“現在人太多了,原有的供水系統已經不堪重負了。”

1983年,蝦子鎮第一輪總規修編啟動時,只有一條不到8米寬,不足千米長的小街,人口也就1000人。隨著辣椒產業的發展,大量農村富余勞力開始涌進蝦子鎮,從事辣椒的生產與加工。

蝦子鎮開始擴張,提出“抓好城鎮建設,帶活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群眾”的構想,并制定了“20年發展總體規劃”。張正偉帶領記者參觀蝦子鎮時說,經過4輪的總規修編,截止2009年,蝦子鎮的城鎮化率達到了48.1%,高于全國46.6%的平均水平。目前蝦子鎮有大小街道17條,總長度接近10公里,蝦子鎮比原來大了好幾倍。

張正偉說,蝦子鎮辣椒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目前蝦子鎮當地種植辣椒3萬多畝,帶動周邊地區辣椒種植的面積超過35萬畝。進行辣椒深加工的企業有4家,辣椒交易額幾乎年年都創新高。2009年蝦子辣椒交易量7500萬公斤,交易額突破10億元。

辣椒產業的迅猛發展,促進了蝦子小城鎮的建設。2.2平方公里的集鎮上就有3.5萬人,其中數千人是外地人,這對當地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對加速農產品加工、儲運、營銷,開拓農村市場,繁榮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蝦子鎮現在有6家房開商在搞開發,這個數量比一些小縣城的房開商還要多。”張正偉笑著說。2003年的第三輪總規修編中,蝦子鎮新規劃的城鎮面積達4.8平方公里,7個功能區分得清清楚楚。包括北、中、南部居住小區、西北工業區、東北部水體保護區、東南倉儲區、中部老城商業金融文體科技區、北部新城行政中心、南部休閑公園等等。圖書館、福利院、醫療衛生機構的設置正逐步完善,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現代氣息的小城鎮。

“產業和小城鎮建設其實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張正偉說,小城鎮的建設,同時促進了蝦子辣椒產業的發展。2009年,蝦子完成城建投資7960萬元,糧油批發市場、萬福商住樓、瑞鑫商廈等一批房開項目有序推進。“房價雖然都達到每平方米1400元了,但周邊地區來蝦子購房或居或商的人越來越多。”人員的流動,為當地企業解決了用工的問題。

貴山紅辣椒系列食品廠是我省辣椒生產加工龍頭企業之一,也是蝦子鎮最大的辣椒深加工企業,總經理胡廣芬告訴記者,“貴山紅”固定工作人員有100多人,但在收獲辣椒的時候,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來幫助處理辣椒,該廠最多時額外需要600多人來“幫忙”,正是有這些外地人的支持,今年該廠預計銷售額可以超過1.5億元。而蝦子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2000元,遠高出遵義縣的平均水平。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蝦子當年“抓好城鎮建設,帶活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群眾”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6資金在哪里

關鍵詞: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妥善處理政府推動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關系。在有效防范債務風險的前提下,依法規范設立城建投資公司等融資平臺。將部分可以由市場運作的城市職能交由企業來經營,鼓勵企業、個人以多種方式參與建設、經營、管理經營性市政公用設施,逐步形成城鎮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

變輸血為造血——訪國家開發銀行貴州省分行行長王永進

國家開發銀行貴州省分行行長王永進認為,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開發性金融對于促進城市建設加快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國家開發銀行從成立之初,就一直高度關注支持城鎮化發展的問題。據統計,在國開行貴州省分行成立以來,累計投入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1000多億資金中,用于城鎮化建設的達300多億。截至6月底,國家開發銀行省分行的貸款余額中,涉及城鎮化建設的比例達40%以上。

10年前,中國城市建設資金來源單一且缺乏穩定性,主要依賴有限的政府財力,建設資金短缺這一“瓶頸”制約了城鎮建設的步伐。

王永進認為,破解城鎮建設資金難的一個途徑選擇,需要改變傳統的“輸血”為“造血”,搭建一個可為城鎮建設提供穩定資金來源的投融資平臺。

現階段,投融資平臺作為體現“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資金優勢與地方政府組織協調優勢相結合”的一種創新載體,也是加快推進城鎮化發展探索的一個成功經驗。通過政府、市場和開發性金融主動結合,使政府和市場的力量相互轉化和促進,不斷創新融資機制。一方面為地方政府提供長期、穩定的發展資金,一方面可推動信用建設,加速形成市場機制,從而達到城市建設實現良性、快速、健康發展的目標。

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城鎮建設——訪貴州省工商聯主席鄭楚平

省工商聯主席鄭楚平認為,建設資金不足,是貴州加快城鎮化發展中的一大瓶頸,對于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貴州,依靠單一自我積累和有限的財力來支撐城鎮建設,捉襟見肘。

拓寬投融資渠道,是解決城鎮建設資金不足最為現實的選擇。其中,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城鎮建設,將進一步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步伐,尤其是在縣級城市化建設中,民間資本發揮的作用更突出。

逐步降低放開對民間資本投資城鎮基礎設施、公用設施的門檻,鼓勵以多種形式吸引民間投資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國務院出臺“新36條”,明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廣泛進入包括政策性住房建設在內的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涉及城鎮建設的領域。

鄭楚平認為,在思考如何解決城鎮化建設資金不足的時候,要運用改革的思路,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通過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激活民間資本,高效聚集民間資本投入城鎮建設,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為此,政府要為參與城鎮建設的民間資本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特別是軟環境,為其創造“給環境、給空間、不給限制”的外部發展條件。

7特色在哪里

關鍵詞:特色是城市生命力之所在

要根據城鎮自身條件,科學確定城鎮發展定位,把城鎮建筑的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征有機結合起來,依托各地產業和自然、歷史、文化等條件進行規劃,塑造個性化的形象和品牌,防止“千城一面”

讓細節凸顯民族元素

每一個視線里的角落,每一個手指觸碰的細節,都會驚喜地發現苗族元素。

這是貴州天下西江旅游文化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東明,在開發西江苗寨游方街時提出的構想。

兩年前,西江苗寨白水河畔只有苗家人的吊腳樓,百年的風吹雨打,赤腳走在樓板上,咿咿呀呀的聲音伴著寥寥炊煙,便是一天的景象。

兩年后的今天,經過天下西江公司投資數千萬元建設,白水河畔漸漸繁華起來。入眼的還是吊腳樓建筑群,卻變得整齊精致,里面集聚了酒店、餐飲、酒吧、展覽館、工作室等城市色彩。臨水的一面則設置一排陽傘和木桌椅,供游客喝茶休憩。

與城市里的酒店一樣,西江的“郎云臺酒店”也有大堂、標準間,但大堂里有苗家人手工制作的蠟染畫,服務人員身上穿的是苗族服飾修改過的制服。就連房間門把上的一個小圖釘,也雕刻了苗族圖騰。

一邊是苗族文化,一邊是現代元素。兩者交織,打造一個極具民族風情的旅游商業區———天下西江公司正在做這樣的范本。

當初為了挖掘西江的苗族元素,鄭東明還專門研讀了記載著苗族歷史生活和文化習俗的《苗族賈理》。而后在保留西江古樸原貌的基礎上,將游方街劃分為吃、住、購、娛、游等特色鮮明的區域。同時在西江籌劃系列歌舞宴會、時尚展演,讓游客與當地村民進行體驗互動。

通過外來資本的開發建設,苗寨旅游產業集群漸漸趨向成熟。西江苗寨正從單一的游村寨,向多元化的體驗式旅游轉變。

西江人李玉貴:家鄉變美變富了

“白水河還是記憶中的那條水溪,依然清澈;木樓還是層層疊疊矗立在山里,依然古樸。不同的是,如今這一切更加光鮮了。”從小在西江苗寨長大的李玉貴眼里,家鄉變美變富了。

30年前,還是孩子的李玉貴,穿著媽媽縫制的藍布小衫,在山上跟伙伴們玩耍。寨子里都是濘泥的羊腸小道,最寬敞的是山腳200米長的古街,趕場日的時候,供方圓幾里的村民交換貨物。沒有商店,國營供銷社為村民們提供一些簡單的日用品。

1976年,苗寨終于通了公路,西江人才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發狠讀書,走出大山”,這是當時李玉貴的夢想。

“特別是第三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召開以后,苗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玉貴說,西江從此把旅游作為富民產業來發展,新的旅游公路修通了,古街修寬修長了,還多了一條商業街。村民們做起了生意,飯館、酒吧、商店琳瑯滿目,每天都吸引來大批游客。

就在西江停車場的附近,李玉貴的家里也開起了農家客棧,預計今年國慶節開張,“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