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提出后,引發各方討論,其中就包括北京會將哪些職能機構遷往河北。
相關部門統計的最嚴重污染城市,10個之中河北要占去8個,這說明過去將京津的高污染企業轉移到河北的做法是失敗的。因為風一吹,這些污染又重回京津。所以未來京津冀一體化肯定不能走這條路。
目前提出的建設副中心、環京津建新城等基本上都還是在圍繞房地產打轉轉,解決不了真問題。比如行政副中心如果單純地把部委下屬事業單位搬過去,而部委還留在京城,又不知讓多少人為了辦成一件小事要在二者之間繞彎子,這樣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交通堵塞。而目前的環京津建新城,其實是建睡城,是房地產化。看一看燕郊就知道這樣做是多么不靠譜。河北燕郊低房價吸引了幾十萬在北京工作的居民居住,雖然離北京很近,但那只是一個沒有工作機會的睡城。
工作與居住最好能夠集中在一個相對小的區域才能解決大城市病,這剛好就是一個小城鎮的界線。經常去美國訪學的朋友會發現,美國數千所大學大部分分散于各個中小城鎮。當年的斯坦福大學就是建在農場里,后來該校的畢業生開始在大學周邊創業,慢慢形成電子集聚區,這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硅谷。
美國的大學鎮能夠留住人才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大學一般都有醫科和教育科,這有助于解決小鎮居民的看病和上學問題。而畢業于大學中特色專業的學生如果在周邊創業,還可形成產業帶,帶來真正的產學研互動。學生3-5萬人,教職工1-2萬人,相關配套服務數萬人,十幾萬人的小城就形成了,很適合工作與居住。
北京近百所高校主要集中在兩條大馬路上,中科院的幾十家研究所集中在狹小的中關村,難以擴展。如果環京津周邊的縣城或者小鎮能夠吸引數所大學遷移過去,定會帶來大的發展機遇,打破目前環京津貧困帶的怪圈。
其實不獨京津,我國2000多所高校,基本上都位于直轄市或者省會城市、單列市,2000多個縣城,有大學的極少,更別提縣下的小鎮了。但有一個特例,當年的陜西咸陽小鎮楊陵有一所農業大學,還有數家農業科研機構,并且形成了國家級的楊陵農業現代科技城,是我國西北農業科技的重鎮。如果當時這所大學也搬遷到西安去,這樣的農業科技城可能永遠也不會出現。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搞的大學城更是沒有考慮產學研結合的需要,把數個大學集中在一起,其效果遠小于一所大學在一個小城的優勢。
目前大家留戀大城市與城區生活,主要的原因還是工作與生活方便。如果在環京津有幾十個大學城鎮,這些城鎮既有工作機會,又能解決醫療、教育等問題,再把到京津的交通搞好,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那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