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極具川西特色的鄉村來說,過去,環境衛生治理的滯后,管理引導的疲軟,讓農村院落環境呈現“臟亂差”問題。
隨著網格化管理在農村的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治理工作被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列為重點工作,各社區精心組織,廣泛動員群眾,有效解決了農村院落環境的老大難問題,圓了多年來農村居民的“環境夢”。
環境的變化,改變了農村的面貌,壯了農民的底氣!今日起,本報推出“保持完美生態 建設最美鄉村”特別報道,聚焦建設最美鄉村的成都行動。
打造院落環境
成都首現柳街經驗
都江堰市柳街鎮環境治理與“群眾路線”結合 再造美麗鄉村
院落還是原先的老院落,然而墻邊的柴禾收拾得井井有條,門前的菜地阡陌有序,不見一根雜草……眼前的一切,讓人發自內心地感到舒坦。都江堰市柳街鎮民安社區的一位村民說:“以前整治環境是干部干、群眾看,雖然我們不出力,但我們不滿意。現在我們雖然又出錢又出力,但我們滿意!”
村民樸實的話,正是柳街經驗的精髓所在。柳街鎮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群眾和黨員干部們一起動手,消除積存多年的垃圾和環境的臟亂差,并且成立了“社區環境監督管理小組”,每個人一年交20元(集中居住區35元)衛生費,由群眾推薦聘請有責任心的人進行日常衛生保潔清掃,使環境衛生實現長時間保潔。同時,黨員干部進村入戶,與群眾一起進行院落整治,拉近了干群距離,真正實現了群眾的美麗鄉村夢,受到群眾好評和贊譽。
王文虎是都江堰市柳街鎮柳順社區黨支部書記,為全面推動院落長效管理自治制度,他天天在社區各個院落“逛”,看見煙頭就動手撿,群眾誰有問題,他都及時了解及時解決。
剛啟動“院落整治”工作時,很多村民認為,農村環境“孬”是千百年來的問題,王文虎一個小小的村支書,還能“翻了天”?所以當社區發動群眾自籌費用時,不少人說他“作秀”,甚至還有個別村民對他吐唾沫、翻白眼。但王文虎始終沒有放棄,“院落整治是利村利民的大事,關系每個村民的切身利益,只有院落干凈、舒適了,大家才有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柳順社區才有發展的‘底氣’。”
有位姓李的村民為表達對院落整治的不滿,將剛剛鋪好的彩磚推翻毀壞,王文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帶領村組干部反復登門,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講解院落整治對于大家的益處。最后,李姓村民自己坐不住了,不僅交了院落整治費用,還主動為常年在外務工村民的住戶打掃公共區域的環境衛生?,F在,柳順社區環境優美,到這里的人都在夸。
同樣是統籌城鄉和新村建設,但在以前,柳街鎮的散居院落環境還是沒法和集中居住區相比?!巴瑯反宓募芯幼^,家家住統一設計的漂亮小洋樓,小區里還有運動設施器材、閱讀室、衛生室……我們這些散居院落環境管理明顯差多了,林盤雜草叢生,雜物亂堆亂放,路邊垃圾遍地,如果是熱天,還有蚊蟲和熏人的臭氣!”對以前的居住環境,村民老楊還記憶猶新。
經過477次鎮、村、組、院落四級宣傳動員會議,引導農村群眾開展自我教育,主動融入、全面參與,僅一個星期時間,黨員干部和村民一起,從金龍社區黃家大院房前屋后林盤里清理出100多車各種垃圾,隨后配套資金,統一硬化院落入戶道路,配置運動器械,大院煥然一新。現在,大人過去不愿進、小孩不敢進的林盤成為農民群眾休閑納涼、談天說地的好去處。
和諧人文環境
組長變“社區經理”
新津縣花源鎮創新行政管理體制 服務鄰里化解矛盾
柳街鎮的人們很滿意,距柳街80公里之隔的新津縣花源鎮柳河社區的居民幸福感也很強。柳河社區和花源鎮的華源小區一樣,住戶都是“洗腳上田”的農民。住進了和城市一樣的社區,很多農民卻不習慣,亂丟垃圾、高空拋物、音響擾鄰……鄰里之間的“磕磕碰碰”不少。為了緩解這方面的矛盾,花源鎮在這兩個小區試點建立了“一家人”工作室,56歲的宋玉芳等在村里干了十幾年組長的基層工作好手們,被聘請到“一家人”,當上了“社區經理”,服務鄰里,化解矛盾。
這不僅是稱謂的一個變化,更是花源鎮在社會管理方面的一個大膽創新。作為社區經理,宋玉芳們的一個主要工作,就是建立和掌握“民情檔案”。誰家有啥建議、有啥困難,社區有啥矛盾糾紛,都裝在這民情檔案里,干部隨時掌握群眾訴求,小事社區幫助解決,大事社區協調上級相關部門處理,及時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當地一名基層干部說,“社區經理”沉入基層,實時了解群眾需求和大情小事,及時處理,極大地提升了拆遷安置小區的環境和管理?,F在,小區植物該修剪了,“社區經理”會及時通知物管處理;婚喪嫁娶大喇叭影響周圍居民休息,“社區經理”會前去銜接,保證休息時間安靜;有“社區經理”成天在小區盯著,亂丟垃圾、高空拋物現象已完全絕跡。
目前,這種“1+3”管理模式已陸續在花源鎮其他農民安置小區鋪開,讓更多的群眾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