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銀四”,又到了大學生求職的“關鍵時刻”。然而這個“黃金季”并沒有讓來自農村的四川某高校應屆畢業生柯帆看到太多希望,眼瞅著金三月即將過去,工作卻依然沒有著落,急火攻心,他卻只能無奈地感嘆:“形勢嚴峻,實力不強,還被農村背景‘拖了后腿’。”(3月30日《光明日報》)
對農村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兩個權威的調查結論很有意思:一個是日前教育部發布信息認為農村生源畢業生就業率與城市生源畢業生并無明顯差異;一個是中國社科院去年底發布的《社會藍皮書》認為“家庭的城鄉背景對畢業生的就業機會有明顯影響”,其中“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的城鄉差異最大”。筆者更傾向于后者,因為前者可能涵蓋了職校生就業率,而后者的調查重點比較突出,既有樹木又有森林更加接近社會現實。
不管有著怎樣的爭議,農村大學生畢業就業難都在那里。有調查表明,經濟上的壓力、綜合素質的差距,社會背景不同都是農村生源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坎。一般而言,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最高,重點本科院校畢業生緊隨其后,而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最低。在普通本科院校,城市家庭出身的畢業生就業率有87.7%,而農村家庭出身的畢業生就業率僅為69.5%。從中不難看出,農村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低是個問題焦點。
假如讓農村學生加大考入重點本科院校的比例數,或者增強考入普通院校生的綜合素質,或者有公平的制度幫助農村生克服“農村背景”問題,那么農村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就基本可迎刃而解。這就是解決問題的切入口,我們不妨將之列為破解問題根治癥結的方向。
城鄉基礎教育的差距導致城鄉生源并沒有站在同一起跑線,是城鄉大學畢業生求職境遇不同的首要原因。因此,一方面要不斷加大均農村學校衡教育資源的力度,另一方面要通過降低分數等措施向教育薄弱地區農村傾斜,增加錄取重點院校的學生比例。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以上。”就是這種政策杠桿關懷的體現。
其次是普通院校不能盲目擴張,避免吸納大量過多的農村學生;專業設置要更加合理,要保障教學質量;而且在農村學生入學時就可簽訂就業合同,按畢業出口錄取,“量出為入”,采取“訂單招錄”方式招生,使農村畢業生享受到一定時期的優先就業幫扶。
三是用多種方式對農村畢業生就業助力起跑。政府和學校要搭建好召開招聘會的平臺,通過多種方式宣傳,吸引用人單位前來招收求職者。嘗試推行助學貸款減免,有效緩解農村學生的負擔。對去西部、下基層的畢業生進行長效性的補貼和獎勵,這樣會對他們起到更好地激勵作用。完善用人單位選人公平競聘制度,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增強農村生源畢業生的求職競爭力。
總之,對農村畢業生就業難問題,要綜合辯證施治,要彌補歷史教育欠賬,用國家系列教育制度的頂層設計去破解。盡量讓農村生能夠與城市生在同一起跑線上成長,屏蔽“拼爹就業”等不合理因素,讓農村生順利就業,收獲成功,真正還原“知識改變命運”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