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市博覽局局長陳琳正式對外發布消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0中國(成都)總部經濟高峰論壇”將于8月12日至13日在成都舉行。為了辦好論壇,成都特邀“中國總部經濟理論第一人”、北京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弘出席新聞發布會,并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總部經濟“大熱”:成都不能一哄而上
華西都市報:近些年來,總部經濟成了“大熱門”,各個地方、各級政府都在頻繁使用。作為“中國總部經濟理論”首創者,你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趙弘: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往往都伴隨著工業化的過程。中國的城市發展比較特殊,城市化與工業化并存,同時發展。改革開放發展了幾十年,中國城市均面臨著產業轉型。在結構調整過程中,城市發展依靠什么來支撐?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就成為中國城市經濟轉型的一種必然選擇。因此,各個地方,各級政府都在提這個詞,所以就成了一個“大熱門”。
華西都市報:這個“大熱門”在成都也非常受寵,各區(市)縣也紛紛提出要搞總部基地,建工業園,上項目。你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趙弘:成都是較早提出發展總部經濟的城市之一,雙流就曾舉辦過總部經濟論壇。這些年,成都在總部經濟領域進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各個區(市)縣都在搞,爭相發展,一哄而上就不是件好事了。這就需要從更高層面上來協調,避免重復建設、惡性競爭。比如,可以從市委、市政府的層面上來制定整體的發展規劃,在總部經濟的大前提下實現差異化發展。
城市轉型:成都可走“逆工業化”道路
華西都市報:城市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如何推動經濟成功轉型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當務之急。在城市發展、經濟轉型方面,是否有普遍規律可循?
趙弘:從經濟規律與國外城市發展歷程來看,農業——重工業——輕工業——商貿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的路徑,這是普遍規律。中國的城市發展起步較晚,政府可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通過科學規劃,直接跳過中間的一些環節來推動經濟轉型,不失為上策。
華西都市報:對于成都這樣的西部城市來講,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如何發展才能不走彎路?
趙弘:發展總部經濟對成都這樣的西部城市,是需要一定智慧的。中國的近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都曾經歷過產業空心化的痛苦路程,增長萎縮、就業下降、內需不景,經濟被迫在轉型中調整。美國學者J.O威勒分析了美國20座大城市的資料,發現有60%的城市在制造業轉移出去之后,保持了持續繁榮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城市實現了產業服務化和總部化,也有學者稱“逆工業化”(Deindustrialization),這實際上就是實現了城市的總部經濟化。成都就可走這樣的“逆工業化”道路。
華西都市報:國內外有沒有先進的經驗可借鑒?
趙弘:美國城市巴爾帝摩就是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典型。處于紐約與華盛頓兩大城市之間的巴爾帝摩,在經濟轉型時,就曾以一美元拍賣市中心黃金土地給希爾頓酒店,通過希爾頓酒店的帶動,會展、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而成功帶動整個城市轉型。成都東郊“騰籠換鳥”,將200多家大型企業搬遷,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通過經濟轉型來促進經濟跨越式發展,其實也非常可取。
先行先試:應寫進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
華西都市報:國家大力推動西部經濟發展,推動總部經濟發展是否會寫進正在制定的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
趙弘:總部經濟對西部城市的經濟轉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如果能將其寫進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到國家層面來推動,成都、重慶總部經濟的發展將會更上一層樓。建議成都、重慶努力促成此事。
華西都市報:現在的政府官員對總部經濟的理解是否有偏差?
趙弘:總部經濟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現在不少地方官員對此理解都有偏差:認為總部和制造基地分離會給所在城市的經濟帶來損失,大城市舍不得,小城市沒了支柱。實際上,通過總部與制造基地分離,能實現資源配置更優化,市場競爭力更強,往往能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