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在天山南北的鄉村田間、農家炕頭,處處活躍著新疆各級機關干部的身影:他們將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延伸至最基層、最末梢,將各項服務送到千家萬戶、送到百姓的心坎里。
“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新疆各級機關首批7萬名干部下基層駐村進點,拉開為期3年“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程的序幕。
“第一次參加基層少數民族婚禮,得收拾得漂亮些”
喀什地區岳普湖縣鐵熱木鄉庫臺克力克村,自治區交通運輸廳7名干部入駐
從縣城到鄉里再到村里,一路多是平坦的柏油路,只是快到鄉里的一段路,路面顛簸不已。“附近修高速公路,大車把這段路軋壞了,施工方承諾開春后就給修好。”隨行的村干部解釋。
“來了,來了!”村干部和一些村民已經在等候。庫臺克力克村距離岳普湖縣城30公里。因為沙塵天氣,每個人身上都是“灰蒙蒙”的。拍拍身上的塵土,領取各自的辦公生活用品,取暖的爐子、冰柜、煤氣灶、鍋碗瓢盆、床鋪、洗漱用品一應俱全。“下一步就是甩開膀子干了。”駐村干部卡哈爾說。
駐村干部閆永旺剛收拾停當,便開始在村子里四處轉悠。“我們的專業是道路交通,盡早了解當地的道路狀況,才能早日解決老百姓的出行難題。”
58歲的賈新民有過基層工作經驗。擔任駐村副組長一職,感到肩上的擔子沉沉的,但是也給了他信心和力量:“房子沒煤了,去煤房敲煤時才發現,就剩下質量差得像石頭的幾塊煤。一位老鄉搶過我手中的煤盆,拿起斧子敲煤。因為語言不通,只是不停地說著‘熱合買提、熱合買提(維語謝謝的意思)’。不一會兒,村民們拉來了幾袋子好煤,一個小伙子用生硬的漢語說著‘朋友’。那一刻我懂了,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我們彼此融入了。”
駐村第四天,工作組組長祖麗菲婭收到一封請柬:胡達拜爾迪和阿娜爾古麗婚禮,誠邀參加。“很意外,也很開心,說明我們慢慢地被當地村民接受了。”當晚,工作組開會商討次日參加婚禮事宜。祖麗菲婭建議,“庫臺克力克村一片土黃色,如果有兩束鮮花,肯定喜慶,再加上天氣還冷,送一條毛毯很實用”。
婚禮那天一大早,駐村干部便開始認真梳妝打扮。“這幾天工作強度大,個個‘灰頭土臉’的。”駐村干部唐秀麗特意洗了頭發,還涂上唇彩。“這是第一次參加基層少數民族婚禮,得收拾得漂亮些。”
每天23點之后,整個村莊陷入一片沉寂,駐村干部宿舍依然亮著一盞盞微弱的燈光。
“不急著入戶,是打算規劃出針對所有村民最好的方式后再入戶。”祖麗菲婭說,如果第一次入戶讓老百姓感覺是形式主義,第二次再入戶就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先去田間地頭,先給老百姓干活,拉近感情之后,聆聽老百姓最真實的聲音。”
你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對你就有多親
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鄉汗代克吉然村,自治區黨委組織部8名干部入駐
“汗代克吉然”,漢語的意思是三面環水的地方,組織部的8名干部在這里安下了“家”。
進村后召開的第一個會議是黨員、“四老人員”座談會。
這是一場特殊的座談會,指導員買買提艾力吐爾洪結合實際,用歷史、用實事、用對比的方式講干部駐村的意義和任務。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著掏心窩子的話。
“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如果民族不團結、社會不穩定,就是天天吃大塊肉,也沒味,也不香。”小隊長吐爾洪沙吾提說。
3月9日,是工作組正式入戶走訪的第一天。
當走進村報賬員阿不都卡德爾艾木都拉家時,他已經數天臥床不起,面色蠟黃。“趕快開車送往縣醫院,先治病,不用考慮醫療費。”工作隊隊長范崇民立馬吩咐。
連續入戶走訪,工作組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你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對你就有多親。
駐村干部王大勇給記者講了“一袋土雞蛋”的故事:
3月11日一大早,正在廚房安排伙食的駐村干部張德勝,看見一位維族老大爺站在廚房門口,手里提著一袋子土雞蛋,連聲說著:“吐哈(維語雞蛋的意思),黑孜買特艾德來特(工作組)。”這位老大爺叫依麻木尼亞孜,聽說工作組進村非常高興,想來看看但地里忙得抽不出身,今天一早帶著自家產的土雞蛋來看望大家。
從慰問到被慰問,大家心里暖暖的。“工作組是為村民辦實事的,能幫助排憂解難,值得交朋友。”幾天來,主動上門看望工作組的村民越來越多。范崇民深有感觸: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沒有哪種根基,能比扎根于人民之中更堅實;沒有哪種褒獎,能比得上人民滿意的贊揚聲。
59歲的新疆社科院副院長劉仲康,擔任新疆社科院駐村工作組組長。從開始報名就忙著備“課”,這幾年在基層調研時發現,雖然有的民生項目很好,但在落實時有偏差,有的干部開展工作目的是好的,但沒有注意方式方法。“這次駐村,一定帶著感情、帶著思考,真正和農民交朋友,實實在在解決一些問題。把駐村調研情況形成報告,為自治區黨委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黨和政府幫我們,更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現狀”
和田地區策勒縣博斯坦鄉亞喀喀什村,自治區水產局7名干部入駐
“快到博斯坦鄉了。路旁是一排整齊新建的安居民房,每家院門上飄揚著五星紅旗,我的心頭一熱,身旁的同事也發出感嘆……”駐村干部海沙爾阿那斯這樣說。
駐亞喀喀什村第二天,走訪地震受災特困家庭。在2月12日于田發生的7.3級強地震中,亞喀喀什村197戶中,87戶房屋不同程度被震裂。地震發生后,社會各界積極援助。當地政府將受災嚴重的12戶確定為本年度安居房建設戶,每戶補助2.8萬元。
55歲的買買提艾買提由于老伴做手術,生活十分困難。當工作組組長張人銘將300元現金送到買買提手中時,老人的眼里飽含著淚水:“我們這里自然條件不好,確實有困難,黨和政府幫我們,我們更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現狀。”
距縣城150公里的博斯坦鄉,海拔2300米,是典型的干旱高寒缺水山區。全鄉以種植核桃、杏、蘋果等林果,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年人均收入4171元,貧困人口占總戶數78.3%。博斯坦鄉嚴重干旱缺水,路邊的浮土足有10厘米以上。如何解決缺水問題,考驗著工作組成員。
工作組與鄉干部一起上山考察水資源發現,距鄉5公里左右的博斯坦水庫,2000萬庫容的水庫已經沒有一滴水,僅剩泥沙和浮塵。又步行約2公里,從阿克薩依河翻過滿是浮土的山梁,到達喀拉蘇河取水口,考察飲用水水源情況。中午沿干涸的阿克薩依河上行20余公里,查勘上游泉水溢出點,發現該處泉水一年四季均有約1.5方/秒的流量,但在下游5公里左右的地震斷層處又全部消失。
過去,全鄉老百姓的飲用水只能靠夏季儲存的洪水解決,冬天甚至每家分發一塊冰作為福利。如今,各級政府及水利部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初步解決了生活飲用水問題。在當地,自來水入戶與住房結構密切相關。村支部書記阿合買提江買提斯迪克介紹,新建的安居房基本已解決,但老式土房自來水入戶難度大。亞喀喀什村197戶村民,真正入戶的僅97戶。更令人心痛的是,幾天的走訪發現,因部分入戶水管防凍問題沒有解決,流水造成嚴重浪費。
水,博斯坦鄉村民的生命之源。急需解決水管防凍和入戶,引導教育村民節約用水,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工作組每一個人都在思考。
讓群眾更多了解政策,更好解決基層和群眾生產生活困難,改善黨政機關和干部的作風……駐村工作組每一個人,在這個春天里,把責任扛上雙肩,把足跡踏遍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