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受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的影響,廣東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產業經濟面臨外需持續低迷和綜合成本大幅上升的雙重考驗。省委、省政府積極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深化改革開放等戰略舉措,GDP總量和進出口總額同步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尤其是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這一核心任務,統籌推進調結構、促轉型,較好地化解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使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產業競爭獲得新優勢。
一、第三產業貢獻反超第二產業,現代服務業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重大引擎
2013年,廣東按照構建高效生產服務體系和優質生活服務體系的要求,努力推動服務業的發展。一是服務業轉型升級加快,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迅速提高。2013年,廣東第三產業增長9.9%,拉動GDP增長4.5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第二產業,達到53.3%,為歷史較高水平。三次產業結構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調整為4.9∶47.3∶47.8,第三產業的比重近十年來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二是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特征凸顯。2013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達到57.8%,金融、房地產成為第三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銀行存貸款增速較快,證券市場交易活躍,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跨境業務量均居全國第一,金融業實現18%的增速;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1.2%,拉動GDP增速0.7個百分點。三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服務業不斷提升。廣東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服裝、家具、陶瓷、中藥材、木材、鋼鐵、塑料、燈飾、皮具、電子等重要交易中心和重大集散地,其中佛山陶瓷、中藥材和木材價格指數已成為國內行業風向標,廣塑指數被譽為“中國塑料第一指數”,“廣東價格”影響力進一步增強。2013年旅游業實現總收入8305億元,同比增長12.4%,旅游業增加值達3747億元,占GDP比重超過6%,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加強。廣東現代服務業通過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產生規模經濟效應,與制造業形成“魚水相融”態勢,有力推動“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的轉變,并有效拉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整體經濟效率的提升。
二、先進制造業與高技術制造業發展提速,現代工業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
2013年,廣東著力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制定十大工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同時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以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現代工業發展成效顯著。一是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規模總量不斷壯大。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增加值6143.29億元,增速達9.8%,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1個百分點。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發展勢頭強勁,完成增加值4863.68億元,增長13.5%,占全省高技術制造業的比重達79.2%。先進制造業完成增加值12314.71億元,增速達9.3%,高于規模以上工業0.6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8%,其中鋼鐵冶煉及加工業完成增加值425.0億元,增長14.6%;汽車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378.82億元,增長12.9%。二是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重大項目持續增加。湛江鋼鐵基地項目、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中委合資煉油項目、中海油惠州煉化擴建項目等重大項目順利推進;裝備制造企業技術創新取得新突破,多家企業成功申報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科研項目”等重大專項;汽車產業新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深圳長安標致雪鐵龍合資項目已完成建設;惠州、江門、肇慶、清遠和梅州等5市設立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推進。廣東重點推進“骨干企業、重大項目和產業基地”三位一體建設,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形成廣東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其中,液晶電視模組產能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強,LED規模約占全國的一半,新能源汽車產能超萬輛。工業的增長與質量提升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廣東通過發展技術密集、知識密集、人才密集、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現代工業,開辟產業增長新的發展空間,有利于以高端產業集聚高端要素,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從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三、外貿結構大幅調整,成為全省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新動力
2013年,廣東實現進出口總值1.0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9%,實際利用外資249.5億美元,新增境外投資52.4億美元,外源型經濟蓬勃發展。一是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張。廣東年度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占同期全國外貿總值的26.2%。其中,出口0.64萬億美元,增長10.9%,高出全國出口增速3個百分點,進口0.46萬億美元,增長11%。二是外貿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大幅增加,其中機電產品出口4396億美元,增長12.9%,占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69.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564.3億美元,增長15.8%;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雖略有下降,但“委托設計+自主品牌”的新型高端加工貿易生產模式比重達63%,同比提高8.3個百分點;超千萬美元大項目合同額占比達68.7%,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廣東外向型經濟“加工度低、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低”的特征已改變,“自主創新技術+自主品牌+科技興貿”的外貿增長方式凸顯,大大提升了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民營經濟效能提升,為全省經濟增長增添了新活力
2013年,廣東民營經濟發展活躍,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多項增長指標優于其他經濟成分。一是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9月,全省民營經濟單位數達548.47萬個,民營經濟增加值達21959.71億元,民營企業從業人數超過2955.33萬人,來源于民營企業的稅收收入達5257.13億元,私營企業出口總額達1712.97億美元。二是民營經濟發展效能高。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0282.11億元,同比增長11.2%,增幅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5個百分點,比同期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和“三資”企業分別高3.2個、6.8個和4.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40.1%,比上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民營經濟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具活力的增長力量,為廣東減輕后金融危機影響、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做出了重大貢獻,是支撐廣東經濟內生增長的主要力量,對激發市場活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五、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高,成為全省經濟增長新優勢
2013年,廣東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支撐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一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廣東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6年居全國第2位,其中創新環境與創新績效兩個指標居全國首位;企業自主創新成效明顯,技術自給率上升到69.8%,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2.25%,基本達到創新型經濟體標準(技術自給率超過70%,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超過2%);全省發明專利與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居全國首位,每百萬人口發明專利申請量651件,增長14%,全省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19家。二是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在超材料、云計算集成與應用、干細胞、基因測序、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光電顯示等領域取得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LED照明產品、數控一代機械產品、低成本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等領域推進商業模式創新,三個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前列,對產業拉動效果顯著。知識創新是發展的核心要素,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推動產業經濟內涵式發展的重要途徑。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為切入點,建立知識主導、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必將為增強產業競爭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