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9日獲悉,環保部近日印發了《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成為我國首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綱領性技術指導文件。根據規劃,2014年環保部將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任務,而《指南》的發布標志著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進入全國整體推進階段。
記者了解到,最終的生態紅線可劃分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條。
具體而言,生態功能保障基線包括禁止開發區生態紅線、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紅線和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生態紅線三條;環境質量安全底線包括環境質量達標紅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紅線和環境風險管理紅線三條;自然資源利用上線,則包括能源利用紅線、水資源利用紅線、土地資源利用紅線三條。
據介紹,我國生態資源豐富,但長期的不合理開發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急劇下降、生態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劃定生態紅線,對區域內地區限制開發、重點保護。
專家稱,劃定生態紅線的意義在于為重要生態服務保護、人居環境保障和生物多樣性保育。因此,通過劃定生態紅線,可以進一步優化生態安全格局,增強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支持能力,保障國家安全。
記者注意到,2013年,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不斷在國家層面得到強調和深化,社會各界對生態保護紅線的理解和認知程度也在不斷提升。生態保護紅線的概念和內涵已由國土空間生態保護擴展到資源能源利用及環境質量改善等方面。
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明確提出,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環保部根據生態保護紅線提出的背景與發展過程,兼顧資源、環境、生態三大領域重大問題與保護需求,提出了構建以生態功能紅線、環境質量紅線和資源利用紅線為核心的國家生態保護紅線體系。
記者了解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工作已經在推進中。目前,環保部正在進一步深化內蒙古、江西、廣西、湖北四個省份的試點工作,組織各試點地區開展生態紅線邊界勘定和現場調查,形成高精度生態紅線分布圖,將生態紅線落到實地。
下一步,環保部將在試點工作基礎上,聯合相關部委全面開展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在技術《指南》發布后,出臺國家生態紅線管控的政策措施和生態紅線管理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