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13年秋季學期,每一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讀高中的學生都收到了一份“免費大禮”:無論來自農村還是縣城,都能享受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包括免除學費、課本費、水電費、住宿費4種費用。
從桂林市到資源縣開車需要走3小時的山路。資源縣是廣西重點扶貧開發的49個貧困縣之一,人口只有17萬。2011年,該縣被列入2011~2020年滇黔桂石漠化連片扶貧攻堅區域,成為國家重點扶貧縣。去年縣財政收入剛剛破兩億元。
作為一個國家重點扶貧縣,怎么能做到12年免費教育?又拿什么支撐免費教育呢?
以前每到暑假,何運森都和爸爸一起去打工—幫老板串珠子,兩個月下來何運森收入800元錢,“不想做,太累了”。在2013秋季學期來臨之前,家里本打算讓他讀完初中去打工,供自己的妹妹讀高中。
而在每年開學之前,資源中學校長周小宏都要接到不少班主任遞上來的學生要求晚交或減免學費的條子。他介紹,這所高中有2000多名學生,貧困生有600多名,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都要為高中各類費用發愁。
周小宏算了一筆賬:當地學生家長大多種地或者外出打工,縣里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再加上飯錢和生活費,一個學生一年大概要花掉6000元。
資源縣縣委書記文飛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自己在網上也看到了不少質疑的聲音:有人不相信這項政策,有人擔心政策是否能長久,有人質疑這是縣政府的政績工程。
這項政策的實施源于2010年換屆后的調研。文飛在調研中發現,該縣的教育事業很落后。“縣里孩子因為沒錢上學,很小就走上社會,可是年齡太小、心智不成熟很容易發生問題,如果能在學校里多待幾年整個素質都會不一樣。”于是他就想到“能不能讓孩子多讀幾年書”。
除此之外,調研中最讓他有感觸的是,農村的孩子很懂事,每到開學時擔心學費,看到父母節衣縮食供他上學,心理上的負擔很重,更感覺“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基于此,縣里四套班子在調研可行性后一致決定“扶貧先扶智”,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惠民政策。
據了解,免費教育前期基礎建設投入約4000萬元,新招聘了29名教師,縣里有資源中學和資源民族中學兩所高中,共有學生2900多人,再算上老師工資開銷,每年縣里要拿出800萬~1000萬元支撐高中免費教育,縣里的教育支出從15%提高到20%。
“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首期投入階段,剩下每年近千萬元的支出擠一擠,有把握走下去。”文飛說,這指的是“開源節流”的解決思路。
為了集中財力辦好教育,資源縣采取了精簡會議、壓縮行政經費等一系列的節儉措施。“換屆以來,我們四套領導班子沒有買一臺新車,辦公室里也沒有添置一件新的辦公家具,就是為了從緊張的財力中擠出錢來辦教育。”文飛說。
另一方面,資源縣將通過借助民間資金參與到教育的發展建設中,通過民間資本的投入,優化全縣教育資源的配置,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
該縣統計數據顯示,正式實施12年免費教育后,今年資源縣初三學生升高中人數為1373人,入學率為91.84%,比去年整整提高了10%,高于廣西和全國的平均水平。
此次資源縣率先實現高中免費教育后,資源縣教育局局長龔厚春告訴記者,其他縣的教育系統也在議論紛紛,稱“做了一件他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龔厚春表示之所以能做成是也因為資源縣“人少”,假設人口基數大,實行免費教育是一項規模很大的工程。
在龔厚春看來,這并不是一項“政績工程”,因為教育的特性是需要長期投入才有可能產生效果,況且有很多是隱形的效果,免費高中教育的效果并不能直接體現在某屆政府班子的工作上。
桂林市教育局工作人員介紹,資源高中免費教育并不是“句號”,下一步,如條件成熟,“縣域免費試點”有望增加,在人口少、學生數量少的縣域逐漸推開。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的工作人員則表示,目前廣西暫無計劃大規模地推開高中免費教育,但鼓勵一些有實力或有條件的地區“試水”高中免費教育。
文飛建議,推行高中免費教育的確需要一定的財力,更重要的是領導班子一定要有決心,經濟較發達的縣域也許會比較容易實現。而對于貧困縣,短期也許看不出效果,但國民素質的提高對于脫貧也會起到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為了應對高中免費教育所增加的學生,縣里給兩所高中投資4000萬元新修了教學樓、宿舍、食堂、床鋪等,還把運動場鋪設了塑膠跑道。
易平清就是蓋宿舍樓建筑工中的一員。易平清雖然只讀過初中,但他執著要送正在資源中學讀書的兒子上大學。兒子的成績是全縣第一名,很有可能考上名牌大學,以前最擔心的就是“送不起”,現在心里一下子寬慰了很多。他告訴記者:“不能讓我兒子像我一樣一輩子給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