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都市報》曝光深圳一工廠涉嫌使用數十名童工,平均年齡不到13歲,工作12小時,每月2000待遇,中介提成上萬。而因此引發一系列口誅筆伐,筆伐的評論已高達上萬條!而這些筆伐的理由無非有三方面。一是工廠責任方違反勞動法涉嫌使用童工遭到相關部門調查及曝光,二是記者曝光后遭到大部分網友謾罵。謾罵的原因是在這些貧困家庭沒有固定經濟收入和甚至于沒有基本教育的環境下,這些所謂的童工在外出勞務補貼家用時被記者曝光后,無奈被廠方辭退回家開始了流放的童年生活。三便是討論中國的貧富到底差距在哪里?
中國每年幾百萬的大學生畢業,很多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同時市場的用工需求卻也難得到滿足?是市場苛刻了還是畢業者要求太高?當無數大學生懷揣著美好的理想踏入社會,發現現實與理想完全格格不入時,是選擇放棄了還是努力堅持?而我們看到的是有文化沒本事的看不起小企業,踮起腳想進外企國企。有關系沒文化的削尖了腦袋的想進國家單位,捧著鐵飯碗荒度過一生。有本事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搞創業搞理想。剩下的便是沒關系沒文化的,他們從南下到北漂,但卻一直堅持懷揣自己夢想,從建筑工地到環衛保潔,小攤小賣,各種雜活,起早貪黑,他們常年蝸居在狹小的地下室,有的甚至為了能在城市有自己一席之地而住進下水道多年。但為生存即時工作再苦再累也要活下去,難道他們就沒有理想沒有夢想嗎?廠方雇傭童工在法律上是違反了相關規定,但當用工荒撞上就業難時折射出了一個急躁而虛榮的社會時,廠商真的有錯嗎?
不到13歲的一群孩子,就開始學著踏入社會掙錢補貼家用?當同齡的孩子還在接受著更好的教育和享受著幾輩人積累的溫室時,作為童工的他們有錯嗎?難道他們的父母就忍心愿意看著自己還未成年的孩子出去受苦受累嗎?當所有人都在羨慕《爸爸去哪兒》里的溫馨家庭和乖巧可愛的孩子們時,他們甚至卻上不起學,吃不飽飯,穿不暖衣。他們的臉上沒有賣萌般的微笑、沒有滿足時洋溢的幸福,有的是他們年少無知的成長。但!他們有錯嗎?一個連最基本生活都很難保障的環境,誰能告訴這些孩子的未來在哪里?是在山里放一輩子的牛羊,或者是在建筑工地上熬過一生?
義務教育到如今已經走過了27年,每年在教育投入了大量資金,可今天義務教育卻依然無法覆蓋到中國的每一寸土壤?貧富的差距在逐年的加大,富的越來越富,窮得越來越窮,而這些所有的貧富矛盾都來自一個地方,那便是教育。教育是一個人成長的基礎,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最基本的教育引導,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普及、文化的傳播,知識儲備水平越來越成為踏入社會的基本標簽,一棵樹是否茂盛,取決于灌溉它的肥料均不均勻。一個人是否充滿正能量取決一個社會是否灌輸的正能量夠?一個扭曲急躁虛榮的社會無法成就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世界。
童工背后的中國,是一個現實與夢想仍存在著深刻差距的窘境,實現中國夢,就得讓夢想的陽光照進現實的土壤,不留一絲黑暗的死角,包括這些年少離鄉的小小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