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天的太陽,和億萬年來一樣,照常升起。新的一年,如期而至,分秒不差。
如果以快進的視角鳥瞰當代中國,在地理空間圖景上,最大的景觀莫過于數以億計的農民,涌入繁榮的市鎮,一去不回。他們離開了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帶著自己的財產、勞動能力、社會關系和故土情結,投到一種全新的、令人激動的城鎮生活中。在一種良性的城鄉互動中,對新市民包容、對鄉村有反哺功能的城鎮,不僅將使融入其中的人生活更美好,也將重塑劇變之中的鄉土中國。
中國的城鎮化長時間滯后于工業化。在人為造就的城鄉二元分割體制下,我們看到的是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城鄉脫節,是農民工融入城市的艱難,最典型的投影莫過于年復一年的春運大軍。農民進城定居,不僅謀求的是更高的薪水,還有更優質的公共服務,更廉價的市場服務,以及個人發展的更多可能性,這是一種“人往高處走”的權利體現。新的一年,國家將會為這些新市民創造更多的權利機會,讓他們不必像候鳥一樣奔波于城鄉之間。
在大量人口安居于城鎮之時,城鎮化并不會像有些人想當然地認為的那樣,會造成農村的衰敝、凋零;相反,城鎮化在給新市民以機會的同時,也為留在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更好的生活契機。城鎮化將為農村的發展帶來紅利。
人口從農村流入城鎮,減輕了過載土地上的人口負擔。當小農社會涌入化肥、農藥乃至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產力要素后,人們發現一張嘴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供養。在擁有更多財產權利的基礎上,通過市場交易,今后的農耕者可以有更多土地可種,分攤社會化服務的成本更低,農業的產出能力和盈利能力將更得到加強。過去的鄉村為什么貧窮?那是因為一定的土地上承載著過多的人口,城鎮化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
新城鎮為農村提供了龐大的消費市場。農民進城首先是為了更高的收入,經濟集中是人口集中的前提和動力。膨脹中的城市中產階級,不再滿足于吃飽,還要吃得更安全,對食物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會造就一個對農產品(8.42, 0.12, 1.45%)有更高需求的農產品市場。這些年,藍莓、黑豬肉、高檔牛肉等更時髦的農副產品,成為農業生產者競相開拓的新市場。沒有城鎮的繁榮,農業就缺少升級提質的動力。
繁榮的城鎮將為農村提供更多的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所有人都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花巨資流轉土地,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將農地直接與城市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相連。更快的技術更新,更有吸引力的營銷手段,隨資本接踵而至。在以信息技術為特征的第五次產業革命之后,現代農業會成為第六次產業革命的主角,農業將體現出工業的特點,在生產上將有機械化、智能化、流程化、標準化等特點;在勞動者身上將有組織化、專業化、技術化、職業化、知識化等特點;在農產品上將有商品化、品牌化、高端化、優質化等特點。這一切將使留在鄉土上的人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
可以想象,在不遠的未來,在那片希望的田野上,人口因城鎮化已大量減少,現代化、信息化、機械化又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一幅美麗、富裕、有活力的新農村畫卷不就展現在面前嗎?人口少了,經濟發達了,古人想象中的那“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不就可以實現了嗎?這樣的鄉村已不是一個僅僅接收城市輻射的弱者,還是一個為城市提供各種資源的平等的資源輸出者。鄉村不僅為城市提供食物和工業原料,還承擔著休閑、生態等方面的經濟和社會功能,還為城市居民提供精神“居所”。尋根問祖是中國人精神世界中的一種本能,老屋、老樹也許就是一個家族的歷史圖騰,而技藝、方言、傳說更可以代代相傳、深植大地。在大變革中,鄉土中國要承擔得起這個責任,也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那是我們美麗鄉愁的寄托之地。
這樣看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鄉土中國也有著未曾有過的機遇,鄉土中國將會變得更加美好,離開土地的有他們的幸福,留在土地上的也有他們的精彩。鄉土中國將在人口減少和現代化的基礎上,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方面迎來全面振興。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思想家孟子曾斷言,“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五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的這一王道理想在中國歷史上很少實現過,但在今日城鎮化的前提下,一個超過孟子的理想社會的鄉土中國正在逐漸變為現實。當然美好的未來,需要人們的努力,成功總是屬于積極進取不懈追求的人們,對此,每一個農業的管理者、服務者、從事者都要為此做好自己的工作,把鄉土中國規劃好,建設好。
2014的第一天來到了,面對著2014,我們夢想揣在心上,鄉愁灑在地上,陽光打在臉上,在這個城鎮化和新農村良性互動、比翼齊飛的大時代,只要我們熱愛生活、尊重他人、辛勤勞動,這個時代一定不會辜負我們。
一年又一年更美好的生活,就像一天又一天升起的太陽,準時來到。